Page 131 - 杭州党史故事
P. 13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日几乎客满,不少民宿月均营业额
                 超15万元。”

                     年轻书记的干劲和韧劲儿,

                 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从书记身上,
                 他们仿佛看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王丽娜的带领

                 下,配合工作的村民越来越多,敬

                 重她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如何让“千鹤妇女精神”与
                                                                        千鹤村女书记王丽娜
                 时俱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背靠大山,千鹤村发展空间有限。“既然不适合办厂做实业,那不如
                 试试红色旅游经济。”王丽娜对千鹤的发展有了初步构想,她鼓励村民办

                 民宿,经营土特产,实现经济上的自我造血。

                     千鹤妇女们正在将同心圆画得更大——梅城古街上,一间小小的店铺

                 正在装修。即将开张的“千鹤一茗”农特产品店,承载着村庄对于未来
                 的想象——以后千鹤村的晒面、菜籽油、特色酱,都将在这里出售。“等

                 ‘千鹤一茗’开张了,不仅要在店里做生意,还要开抖音、做直播,线上

                 销售也要做起来!”王丽娜说。
                     在杭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阮英看来,“千鹤妇女精神”不仅有过

                 去时,更要有现在时、将来时。“‘千鹤妇女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

                 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
                 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也在寻找和发掘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的传承人,

                 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全市各界妇女同胞扛起‘半边天’。”

                     从“面包加玫瑰”的权利觉醒,到“男女同工同酬”的抗争呐喊,从



                                                                                     121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