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杭州党史故事
P. 152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2
要 闻 一版责任编辑:侯英帅 本版责任编辑:倪宇翀 版式总监:俞 帆 Hangzhou Daily
寻
经 味 杭州党史
典 百年经典故事
事实上,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为加快围堰木笼沉放速度,第
二工区围堰队队长、“红色潜水员”姚新根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木笼分爿沉
放,再加高加宽的方法,并创造了单日沉放木笼6只的全国纪录;重型机
队队长史荣福组织起一支突击队,用起重工称之为“两步搭”的土设备,
仅仅用4个月,完成了外国专家说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缆机安装。外国专家
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
……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确实,中国的工人了不起。
建设者面前的重重困难,一个个被克服。那时,不论在共和国的哪一
个角落,接到调动命令,几乎所有人都是背起铺盖卷就走。在争分夺秒的
会战中,没有扯皮踢球,没有讨价还价,有的是团结支援、共同战斗。
从1956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拖家带口,赶赴新安江加入这
场位于浙西峡谷间的伟大建设。
南下干部王醒正是其中的一位。
“周总理来新安江工地视察的那一年,我六岁。”王醒的女儿王立建
看着那张周总理视察的照片,与记者聊起了记忆中的父亲,“跟着父亲来
到新安江水电站后,我就很少能见到他。我父亲担任新安江水力发电工程
党委书记兼局长后,每天都在工地上和工人同吃同住,只有过年抽空才能
和我们吃顿饭。所以,幼年时对父亲的印象:他是工人们的父亲。”
1958年的春节,王醒与浙江省副省长陈伟达一起浇下大坝第一车混凝
土。“那天他特别高兴。”王立建说。
王立建回忆道:那时的物资特别匮乏,父亲的原则是,即便自己少吃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