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杭州党史故事
P. 205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



                 张推进,几乎没有休息日。”不只是拼速度、质量、安全,在方便市民和
                 游客服务设施、充实文化内涵以及提升景观美学效果等方面,工程部也下

                 足了功夫、用尽了心思。

                     西湖南线“双投桥”就是如此。这座漂浮于水面、线型独特、游客必
                 到的“网红桥”,曾被张建庭和同事们戏称为“一座在水中构思的桥”。

                     “当时拟建的水上步行桥,所处的位置空间不大,关系复杂敏感,桥

                 的定位、体量、造型、线型、色彩、材料等都必须慎重把关。”为了解决

                 水中的定位和线型,张建庭和同事们多次到现场甚至下到湖里,就桥的位
                 置、线型流向和体量等仔细观察、不断推敲。其建设方案,就是他们在水

                 里泡了三四个小时,反复比选最终确定的。

                     “如果没有参与过西湖综保工程和西湖申遗,恐怕我也会和很多人一
                 样,对西湖只是些浅浅的认识,惊叹于她的美和雅致的气质,而很难深深

                 地体会西湖作为千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间天堂的内在意蕴。”在

                 文化遗产保护战线工作了30余年的卓军,一直将西湖综保工程和申遗工作

                 视为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
                     “西湖综保这十年,也是杭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湖博物

                 馆、盖叫天故居纪念馆、韩美林艺术馆等一大批专题博物馆、纪念馆的新

                 建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等老馆的改扩建,成为展示西湖文
                 化景观要素的重要窗口。”在西湖综保工程中,卓军主要负责景区文化内

                 涵的挖掘和展陈策划、楹联匾额、导览标识等工作。当时要求,用一年多

                 时间建成一座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国内第一座湖泊专题类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手头一件展藏品都没有,只有几个临时工作人员,那段时

                 间,紧张焦虑一直压在卓军的心头。

                     “从组织编制陈列大纲、确定方案、设计施工到全方位征集文物展品



                                                                                     195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