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杭州运河史话
P. 6
家马可·波罗,乘着航船沿大运河一路到达杭州,从内心
发出了赞叹:“啊,这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城
市河流本身就是千年遗留下的历史文物。在那长长的流水
里,沉留下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河道上的桥梁闸坝、雕
塑石刻、文字图案,岸上的亭台楼阁、寺庙庵堂、民居建
筑、长街短弄,以及历史传说、歌谣图画、风物掌故、民
风民俗,都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是
流动的文化。
历朝历代都把治水作为杭州城市的重要任务。新中国
成立以来,杭州就多次组织全市性的大规模保护与整治。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河、东河就进行了多次疏浚;并先
后对武林头至余杭塘栖段、余杭运河堤塘、运河德胜坝至
艮山港等运河主次河道,开展疏浚拓宽、截弯取直、清除
河障、挖掘污泥等治理工作。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
杭州市委、市政府更把保护利用大运河提到议事日程,让
这条杭州母亲河重新恢复青春。
在沟通钱塘江和运河截污工程全面建成的基础上,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
与保护开发列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其总体目标
是: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自
2006年以来连续七次推出“新运河”,保护修缮沿岸小
河直街、拱宸桥桥西、大兜路、塘栖水北及水南等历史街
区,改善民居3000余户。整治运河支流,整修新建桥梁20
余座,贯通两岸游步道21公里,整治新增休闲绿地2000余
亩,自然生态得以修复和提升,惠及民生,泽被天下。保
护和修缮了富义仓、桑庐、广济桥、乾隆御碑等一大批历
史文化遗存;沿岸芜废的旧厂房和仓库变身博物馆群落和
文创产业基地,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和重新利用。
1982年中东河治理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河道整治
的序幕,从1996年至2006年十余年间,三轮整治累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