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内文
P. 120
108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工委委员刘明,以省政工队名义到了新塍,他携同计学周、沈如淙
两位爱国青年成立“读书会”,先后吸收20余名青年参加。后来
沈、计二人由刘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沈如淙走上了革命
的道路,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6月,中共新塍支部重新建立后,支部书记由翁公友担任,计
学周任组织委员,沈如淙任宣传委员。此时,沙家浜也成立了党小
组,由沈如淙兼任组长。后来由于局势紧张,沈如淙按照上级指示
转入农村,在张家浜设立党的联络站。1941年1月,沈如淙根据刘
明意见,通过杨祥林(当时任嘉兴县政工队新塍区队队长兼新塍区
署政治指导员),被介绍安插到新塍区署担任教育指导员。此后,
沈如淙就利用管理农村小学的合法身份,将一批党员干部安插到农
村小学任教,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1942年3月,为加强苏南抗日根据地党的力量,罗希明、单洁
等外来干部和计学周等部分当地党员陆续撤离去苏南根据地。 4
月,罗希明离去时根据当地斗争的实际需要,决定成立中共新塍区
委,书记由沈如淙担任,宣传委员金昔明,组织委员毛国荣,驻地
在沙家浜。
沙家浜小学成了当时党的重要联络点,多少重要的会议在那里
举行,伴着那几盏昏黄的油灯。现在那里已经是沙家浜文化礼堂,
是传承红色文化、颂扬革命精神的场所。
为了党的工作,在抗战时期,他一直秘密地进行各种地下组织
活动,用各种身份掩饰,很多时候,危机重重,但是他从没有退缩
过。看似没有硝烟的战场,惊险更多。
然而更大挑战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9日,国民党嘉
兴县政府进城执政,并强化其统治。浙西特派员罗希明奉苏浙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