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82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官井头墓葬清理
调查、钻探和试掘,考古队在“绿野花语”发现了一个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良
渚文化遗址,地名为“官井头”。据悉2008年底良渚博物馆收缴的璧、镯、梳背
等玉器,就出自官井头遗址东部的取土坑。从2012年3月开始,省考古所对官井
头遗址展开了持续至今的考古发掘,已揭露一处大型的成组石砌遗迹,清理良渚
文化墓葬60余座。
官井头遗址发掘期间,考古队还对大雄山南麓进行的调查,又发现了官垅
里、火叉兜两个遗址。加上之前发现的马山遗址,大雄山丘陵周边共发现了8处
遗址,其中石马 、张家墩、官井头、官垅里、火叉兜等5处分布在山麓南缘,
马山、小山桥、响山这3处分布在丘陵北侧。
从发掘材料来看,大雄山丘陵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多数年代偏早,有的处在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更早的崧泽文化遗址甚至马家浜文化遗存也有
发现。这就说明大雄山丘陵的史前文化始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延续发展,良
渚文化早期仍然是重要的活动区域。良渚中晚期的遗存在此很少发现,说明这一
带的良渚先民已向丘陵北侧的低平谷地拓展,它所汇聚的能量对良渚遗址群的勃
兴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它是良渚遗址群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现在
可以说,大雄山丘陵也应是良渚遗址群的一部分。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