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杭州运河史话
P. 25
第一章 杭州运河的兴起
一、春秋时期杭州运河的始凿
春秋时期的杭州地区,长期以钱塘江为界,分属于吴、越两国。相
传杭州城内的吴山就是春秋时吴国最西南的一座界山,钱塘江以南就
属于越国。越王句践在夫椒败于吴兵后,以五千残兵退保会稽,向吴
王夫差请求做吴的属国。当时吴国大臣伍子胥极力反对,他认为:吴、
越两国世代为仇,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故此,他劝吴王夫差一
鼓作气,乘胜灭掉越国,以绝后患。但吴王夫差中了越国的美人计,不
但不听伍子胥的话,反而将他杀死,把他的尸体投入钱塘江中。后人
传说,钱塘江大潮就是伍子胥的冤魂变的。当地人还奉伍子胥为“潮
神”,不仅在吴山上设庙祭祀,而且还在每年八月十八日以旗鼓迎祭。
吴、越两国地处江南水乡,“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为了开辟以大
越(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越地和以吴都(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吴地
之交通,适应争霸战争和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进而沟通中原,遂在
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开始利用原有水道开凿运河,百尺渎便是其中
之一。
百尺渎,又称百尺浦,在今杭州市萧山区东北河庄山侧(原在钱塘
江北岸,后因钱塘江江道北徙,其山遂隔在江南),距海宁盐官西南20
公里,今萧山区尚有“百尺溇”地名。东汉袁康、吴平辑录《越绝书》卷
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云:“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5年版)这里的“吴”指吴国国都(在今江苏苏州),“江”指
钱塘江。百尺渎南端入江口为百尺浦,然后由百尺浦西北而上,经语儿
乡(今浙江嘉兴南)、由拳辟塞(今浙江嘉兴),直达吴国国都,是一条
沟通钱塘江与“三江”水上交通的运河。这条运河大约开凿于吴越争
霸前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
除钱塘江北岸的百尺渎外,钱塘江南岸也已经出现了运河。如
《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记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