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鲁斌小说集
P. 159
CHENJIE GUSHI
“不用,他家不远的,俺村里路窄,车得开慢一点。这样吧,我在前面走,
你们在后面跟着就行了。”老人在小伙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
土,又冲着车子招招手,顺街向东走去,几辆车缓缓地跟在他后面。
张寨村是德平县最南边的一个小行政村,紧邻京杭大运河,全村 300 户人
家,1100 口人,户主绝大部分姓张,是村里的大姓。姓王的是村里的小姓,
只有十来户人家,按说姓王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人,他们的祖先在新中国成立
前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种了上千顷地,靠雇工种地。但他们从不雇当地人,
因为他们认为雇当地人一是抹不开面子,二是工钱太贵。所以,他们就雇了一
帮安徽逃荒到这里的难民给他们种地。后来一些张姓难民就留下来打起了长工,
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说来也怪,这老王家,虽说是大地主,家境富足,
但却人丁不旺,100 多年里,只繁衍了这么几户人家,有几代人甚至是单传。
而那些逃荒到这里的难民却是人丁兴旺,由落难到这里时的 30 来户,繁衍到
了目前的近 290 户人家。新中国成立前,姓王的虽是地主,但并不是恶霸,这
些姓张的人家还说他们很宽厚。新中国成立前后土改时,政府把王姓家里的土
地大都分给了张姓人家,张姓人家不仅不恨王姓人家,反倒心存感念。所以,
这个村里,也就不存在家族纠纷,更不存在大姓欺负小姓的问题,以致年年被
县里评为“文明村”。
不一会儿工夫,老人就领着他们到了村东头的一个巷口,老人停住脚步,
等车子停下来,再等车上的客人们下来。
车子一字排开,紧挨着停在了巷口,相继从车上下来了六男三女,九个人,
其中一个西装革履,留着短寸头,近四十五六岁的男人,伴着一个穿蓝色西装
裙,四十出头的女士,走在前面,一行人跟在后面。这时,一些好事的村民,
看到一下子开进村里三辆小汽车,一会儿工夫,男女老少们就在顽皮孩子的吆
喝声中,前呼后拥,把整个巷口都堵得严严实实的了。
这个村里,家家户户都是高墙深院的四合院式宅院,正房是五间屋脊式的
红砖红瓦玻璃窗房,一座连着门楼的两间东或西厢房,红油漆大门紧闭,既庄
严又安全。
带路的老人眼见车上的客人都下来了,便招呼大家说:“到了,就在里面
右手第三家,跟我来吧!”一边走,一边又扯开嗓门喊:“怀志,怀志兄弟,
你家来客人了,快出来迎客人啊!”
只听“吱呀、吱呀!”一声声大门的开启声,他这一喊不要紧,怀志家人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