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5 - 内文
P. 315

和合|江南名刹东禅寺        303








                            似赞公”之句,孙植借此诗句言苏翁)“溪回疑绝壑,寺古遂古

                            情。坡老留题在,层轩翠竹深。水流香积户,雪拥贝多林。予固栖
                            栖者,因来长道心。”(清·蒋子翘《同陶原眉、沈仲芳过东禅寺

                            访天水禅师之一》)“东禅小圃拓轩楹,苍雪浮阶夏簟清,闻道坡
                            仙曾到此,戛天修竹午蝉鸣。”(清·宋兰岑《闻川泛棹集·修竹

                            轩》)“峨眉仙人玉局翁,桄榔寄迹如转蓬。偶向东禅一选胜,清
                            兴忽落烟雨丛。想当解衣气盘薄,吟诗定纳青竹筒。苍雪绿雾供杼

                            写,千钧笔力铿华钟。嗟公只身随宦海,飘飘直若云中龙。玉版有
                            时参禅悦,萧寺亦足舒幽衷。华严法界在腕底,龙孙鹤骨清心胸。

                            髯仙忽去云轩寂,溪流淡淡斜阳红。我来已后七百载,风流何处寻

                            遗踪?山蝉抱叶鸣幽咽,数竿修竹摇秋风。”(清·计楠《修竹轩
                            怀古》)“云静雨初收,禅关夜色幽。鸟啼烟外树,钟打竹中楼。

                            待月僧扶杖,谈诗佛点头。坡仙题咏在,有句诵千秋。”(清·唐
                            员诗)“法界东禅胜,髯苏旧日游。檐前翻贝叶,趺坐学缁流。”

                            (清·唐佩金《闻川缀旧诗》)
                                有一种说法是,《寿星院寒碧轩》这首诗原本为苏东坡在杭

                            州寿星院寒碧轩的题诗,因东禅寺内多修竹,所以他人便根据苏
                            东坡的这首诗,将竹旁之轩取名为“修竹轩”。  道光二十六年

                            (1864)十一月四日,七十九岁的嘉兴学者张廷济,在给同时代的
                            苏州画家黄均所绘的《东禅寺修竹轩图卷》的题跋中写道:“秀水

                            闻溪(今秀洲区王江泾镇)西南十里许东禅寺,多修竹,援苏文忠
                            公‘清风肃肃摇窗扉’之诗以名轩,景与地胜矣。杨利叔(即清代

                            王江泾镇诗人杨象济)世好为闻溪佳士,岁集同人于文忠生日,为
                            公寿。葺寺之屋书记于石,既索余为扁而又图以纪之。”

                                且不管哪一种说法更贴近史实,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证明了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