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内文
P. 320
308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己的心迹:本人一定尽心尽职把通济桥造好,为乡亲造福尽自己绵
薄之力。
为了用好这些善款,他从邻村石匠浜请来最好的石匠师傅徐聚
山担任“匠首”,由族人张大伦、张子良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又请
了文书傅万年记录工程进度与用料情况。
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一座长20.6米,宽1.62米的石阶三
孔梁式石板桥横卧于杨厍港上,使南北驰驱坦如周道,荡如平夷。
因桥是众乡亲助建,里长与乡亲们商议后取名“通济桥”。在桥柱
的东西两侧分别刻上桥联。东面北柱桥联为“东望风帆飞浦溆”,
南柱为“西闻汉鼓报邮亭”。西面南柱桥联为“溪流几曲桑麻
绕”,北柱为“虹影中横龙亩通”。桥面正中刻有水涡纹,图案中
心为太极,正中的桥梁的桥额上刻“喜拾天罡三条”的文字。
桥竣工后,里长张春阳又请鸳湖周南星撰写纪文并刻牌以示
永志。
戮力同心造石桥,乐助佳话永流传!
时间到了公元2017年。通济桥畔走来了爷孙俩。
“爷爷,你看这儿有一块碑,上面还有字。”
“哦,我过来看看。”
“爷爷,上面写着什么?”
“这上面呀,它告诉我们,这座石桥是清朝乾隆三十三年
(1768)重新建造的,到现在呀已经250多年了。”
“哇,时间这么长呀,是文物了。”
“是呀,还告诉我们造这座桥的钱是乡亲们捐的。月南字圩有
44家,百字圩有31家,还有“计列外助”12家,共有助捐人87人。
最多的捐了12两,最少的捐了2钱。共捐银两87两5钱2厘又1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