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4 - 内文
P. 364
35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京杭运河王江泾段真正形成的时间在汉武帝时期(前140—前
87)。那时,汉武帝刘彻为了更好地征调闽越贡赋、巩固皇权、扩
大疆域,下令在沿今太湖东缘吴江南北的沼泽地带开河百余里,并
与秦时所开凿的嘉兴至杭州的运河(即杭州塘)连通。至此,全长
约312公里的江南运河全线贯通。这段百余里长的运河线,北起苏
州,南至嘉兴,后世称之为苏州塘;而其中自王江泾至嘉兴城北杉
青闸的这段运河线,后世称京杭运河王江泾段。
江南运河全线贯通后,曾多次进行了建设。
隋“大业六年(610)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
镇江)至余杭(时杭州为余杭郡)八百余里,广十丈,使可通龙
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隋炀帝疏凿江南河,是在
秦代以来江南运河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北起江苏镇江,南
至钱塘江。
唐元和五年(810),苏州刺史王仲舒构筑嘉兴运河塘,其石
塘自杉青闸向北至王江泾。石塘(在运河西岸)的构筑,既保护了
运河堤岸,又方便了行人,更能使运河之中的航船能在逆水、逆风
的情况下进行拉纤。
北宋天圣元年(1023)十月,两浙转运使徐奭协助淮南、江
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赵贺疏浚两浙运河,并用石增固堤岸。后徐奭
因修水利有功,升迁礼部郎中。(《宋史·列传第六十》:“苏州
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赵)贺与两浙转
运使徐奭兼领。”《续资治通鉴·宋纪三十六》:“淮南、江浙、
荆湖制置发运使封丘赵贺,言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
侵民田。即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奭领其事,伐石增堤,浚积潦,自
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