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钱塘江医药
P. 153
第四章 近代钱塘江医药
民国29年(1940),东门天生堂药店被日军拆除,后搬迁至萧山城厢镇明月
坊26号。当时经理王南翔,有职工10多人。店屋有三开间门面,前店后场,自制
各种丸散膏丹、杜煎龟驴诸胶以及各种药酒花露。民国34年(1945)9月,抗战
胜利。东门天生塘原址重建,名为东门东天生,有职工11人,店屋簇新,装潢雅
观。另有药材栈房1幢,前店后场,虔修各种丸散膏丹,煎制各种应时花露,杜
煎龟驴诸胶。药店资金丰足,实力雄厚,备货充足,选料道地。来货精剔,加工
精细。药店“头刀”技术尤为高明,众所赞赏。名产六神丸、小儿回春丸、养血
愈风酒等驰誉全县,畅销不衰。药店聘请六世医家小儿科韩春耕坐堂,更是门庭
若市。抗战时期,城镇人员疏散,惨淡经营。抗战胜利后,逐步恢复。新中国成
立前,物价飞涨,市场不稳,业务下跌。
抗战前,义桥镇镇上已有泉寿生、顺寿堂、颐寿春、万生堂、益生堂5家中
药店,职工83人。泉寿生药店开设于光绪初年,老板莫锦泉,萧山莫家港人,在
义桥诸药店中,数泉寿生牌子最老。其用药讲究,信誉谨守,远近驰名。药店为
石库墙门,在撮药柜上,有十多根压方笺的本质“戒方”,上写常用方剂,罩
以青漆。如安胎散、十二官、蔡松汀、败毒散、生化汤、滑胎散、十八反、十九
畏、妊娠禁忌等要点,贵重药品用套色仿单内衬渗红纸包药。泉寿生内,自养梅
花鹿。每隔2—3年,在冬天杀鹿。活鹿被缚上红绸,吊死在店门,悬挂2天,然
后配成全鹿丸料粉,制成全鹿丸,除辟温丹外,其他各类丸散膏丹都自虔诚修
合。杜煎龟驴诸胶,煎成后标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年份代号,封存入库,
隔3年,才启封销售,以减少气味,提高药效。新中国成立前,泉寿生的红膏药
名噪一时,外省欲购者纷至沓来。自浸制的各种药酒,暨名扬诸、富阳、桐庐、
新登,来往客商总大批购买。自饮解馋,或施舍送人。有一治狂犬病秘方,常在
泉寿生修合,施药点眼用,效果甚奇,此方在“文革”时期被毁,泉寿生的丸
散丹,销路甚广,与义桥的元春点心齐名。1945年,万生堂倒闭,新开同寿春。
1949年初,同寿春经营不善,泉寿生职工钟时清集股开设养心堂药店。
党山原名碧山,党山镇西倚碧山,东南毗邻绍兴。民国前有天和堂,民国初
年开设天芝堂,有著名伤寒时症中医师李肖帆坐堂应诊。1934年天芝堂职工黄仁
煦与李肖帆合股,新开人寿堂药店,有职工8人,资金银洋2400元,地址在党山
河大桥头,紧挨已衰的天和堂,李坐堂夏、秋两季,每天门诊100号次以上。挂
号分平号、快号、船号3种,其价分别为4角、8角、1元。药店凌晨5时开门,6:
30开诊,中午不歇,下午4:00方见空闲。夜间子时刚过,便有排队挂号者。远
方病人,皆坐船而来;附近乡村,或用门板、屯椅抬或乘独轮车而来。求诊若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