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钱塘江医药
P. 155

第四章  近代钱塘江医药


              店内等级分明。其四,病家向其付款
              一为现金,二为“金摺”,即记账。
              年收账4次,时在端午、中秋节、冬
              至、年终。解放前夕,金圆券贬值,

              一度用大米支付。
                  1949年,萧山有药店108家,其药
              物大多向杭州、绍兴、宁波批购。城
              厢等较大集镇的药业多为宁波帮,农
              村的则以本地人开设为多。城厢的公
              济号、天生堂、姚大成,临浦的余大
              生,瓜沥的天和堂,左山的卫生堂,
              义盛的天宝堂,闻堰的济生堂、仁德
              堂,皆称“百年老店”。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萧山药店稍有名气的有
                                                           光绪年间钱塘江流域青花双喜瓷药罐
              大德堂、培源堂、松鹤堂、义大震、
              余大生、同春堂6家,其中以义大震历史最早,余大生规模最大且生意最好。
                  (2)富阳
                  民国时期,富阳县无公立药业机构,中药的产、供、销均由药农和私人药
              店经营,西药亦如此,富阳县药政由县警察局管理。1947年新登县有28家药店,
              其中王振和、袁德一、裘采山等药店零售兼批发,规模最大,药材销往桐庐、分

              水等县。王振和国药号和裘采山药号还收购富阳、新登、桐庐3县药材,销往上
              海、杭州、宁波。1948年,富阳县有39家药店。1951年,富阳、新登两县共有私
              营药店102家。
                  新中国成立前,富阳、新登两县中药加工制剂没有专门机构,中药饮片由经
              营药店自行加工,规模较大的药店进行中成药加工。其中王振和国药号产品声誉
              好,自制丸、散、膏、胶、药酒等五十多种,主要有十全大补丸、天王补心丸、
              益中补气丸、七里散、万应膏、行军散、龟板胶、驴皮膏、愈风酒及王氏化痰
              丸、王氏舒筋膏、王氏清肝保脑丸、王氏保胃丸、紫雪丹、全鹿丸、人参再造丸
              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袁德一国药号产品有六味地黄丸、十全

              大补丸、补中益气丸、补心丸等。
                  (3)建德
                  1849年,在建德县大慈岩镇新叶村,叶珪初创办种德堂,太平天国失败后,


                                                                                     143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