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市域治理现代化杭州范例
P. 37

市域治理现代化杭州范例




                 城”空间发展格局,东西科创主廊道,云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
                 城、青山湖科技城协同发展,握指成拳,更易发力。

                     短短数年间,这里就聚集了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等科技重

                 器。其中,浙江大学牵头的CHIEF项目是浙江省首个“国字号”重大科技
                 基础设施,已于2019年底启动建设,其搭载的20多个实验装置中有6个为

                 世界首创。

                     目前,大走廊有西湖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60余家,集聚诺奖获得者

                 和院士工作站19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全国双创周”期间共计22万人
                 次参与主会场各项重点活动和主题展示,累计对接国内外项目300余个。

                     创新要素的物理集聚持续诱发“化学反应”,大走廊的创新效益显

                 著提升。“2019年,浙江获国家科技奖的成果超六成源自大走廊,入选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超八成落户于此,入选国家级杰青、优青的人才

                 近九成在这里工作。”这名负责人骄傲地介绍,“双创新四军”——“浙

                 大系”“浙商系”“海归系”“阿里系”在大走廊大显身手,创业创新

                 的火种在这里呈燎原之势:2019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879.4亿元,同比增长
                 19.2%;企业税收431亿元,同比增长14.6%。新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数41项,占全省总数的85.4%;18项科技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

                 术奖,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二。


                 政策叠加 培养“双创”生力军


                     有赖于灵活高效的政策供给,高层次创新人才快速向大走廊汇聚。
                 2019年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净流入率24.56%,平均年龄30.1岁。累计引进

                 海外高层次人才6892名,“国千、省千”人才突破500名,新入选国家杰

                 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人数34名,占全省总数的87.2%,在全省的人才首



                                                                                    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