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杭州运河史话
P. 15
绪 言
了迅速的提高,成为大运河水运的一个
起讫点。此后,杭州迅速成为“川泽沃
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
凑”(《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73年
版)的商业城市。
唐代中期以后,杭州已经成为“东
南名郡”,与宣城(今属安徽)、毗陵(今
江苏常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
(今浙江绍兴)、东阳(今浙江金华)等
江南名城相提并论。唐代李华《杭州刺
史厅壁记》云:其时的杭州,“水牵卉
服,陆控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
室”(见《文苑英华》卷八○○,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五代时期,钱氏以杭州为首都,在
两浙地方建立了吴越国。在两浙范围 钱镠像
内,运河呈东西向分布,横向的又有浙江
(即钱塘江)流经,因此吴越十四州与这些水道联系密切。而钱氏就是通过对这些
水道的整治,以此为基础来经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其时,整治程度之深、范围之
广,足以成为宋时水利整治的范例。特别是当时杭州罗城大规模的扩张,使运河进
入城内,这一事件甚至可以视为近世杭州的发端。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将运河这样
重要的水道纳入城内,才使杭州作为港口城市的地位逐渐上升。当时杭州运河和
钱塘江中舟楫辐辏,十分热闹。《十国春秋·吴越一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就
曾对此作了记载:
僧契盈……性尤敏速,一日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
凑,望之不见其首尾。王喜曰:“吴越国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
此邪!”契盈答曰:“可谓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到北宋时,大运河已经成为沟通杭州城内外物资交流和保证城内居民生活必
需品供应的交通渠道。大文学家苏轼在担任杭州最高地方长官时,给皇帝的奏状
中说道:杭州自古以来本地所产的粮食不多,全仰仗苏州、湖州、常州、秀州(今浙
江嘉兴)等地搬运粮食接济,如果上述数州的粮食生产不好,即使杭州的粮食生产
获得了大丰收,居民亦不免饥馑。有鉴于此,他在出知杭州时,针对城内外运河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