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内文
P. 164
15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章,熟谙经国济世之道。
中状元后,沈廷文官至翰林院修撰。修撰是掌修国史的职务,
实际上做的是秘书的工作。在仕途上,沈廷文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
在康熙甲戌(康熙三十三年,1694),“分校礼闱”——主持会试
考试,任会试册考官。那场考试得13人,之后皆是知名之士,为国
家选拔了一批人才,因此声誉鹊起。
沈廷文虽然做了京官,但为官清廉,家境并不富裕,可谓“四
壁萧然”。然而,他乐善好施,在京的亲友中有谁生活窘迫的,他
必定慷慨解囊,全力资助,就算典当家里的东西也无所谓。一次,
有朋友遇到了困难,上门求助。沈廷文手头也没多少银两,他沉吟
了片刻,起身环顾四周,看到一对古董花瓶还算值些钱,当即叫人
去典当。朋友连忙阻止,廷文笑道:“身外之物,何须挂虑。要是
不够,我身上这件袍子还可典当些救急。”
还有一次,一位与他同朝为官的“同年”,因病亡故,身边并
无亲人,都远在家乡。沈廷文知道后,念及同僚情意,为其操办丧
事。不仅用好的棺木装殓,还亲自由京一路护送他的灵柩南归故
里。车马劳顿,风尘仆仆,朋友的亲人见到沈廷文,对其感激涕
零,俯身相拜。他把剩余的钱给了他们,安慰几句,转身离去。
能仁寺之南,原有松路,两旁古木参天,万壑松涛,是新塍的
一大胜景。一次,沈廷文岁时扫墓舟过寺旁,听到有人在感叹:从
前这里的松林多么繁茂,如今被砍伐成这样,再也看不到以前的佳
景了。于是,他提议当地官府重修松路。康熙三十九年(1700),
他请假返回故里祭祖,又经过寺旁,见此处正热火朝天地修复堤
岸,栽种幼松,数十年来树木凋零,水岸崩坍的松路又恢复了生
机。他兴之所至,沿路前行,见“虬枝偃盖,铁杆凝霜,苍翠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