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内文
P. 174

16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先生不顾危险,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师生同甘共苦的精神,

              使全校师生精诚团结,尊师爱生成了风尚,从而克服了战争带来的许多
              困难,学校充满生气,以教学质量居先而闻名全省。当时一位老师深有

              感叹地说:“张校长真是以德服人、以德治校的好榜样!”
                  1940年,少年金庸也在联高求学。当时有个训育主任沈乃昌,

              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经常监视、训斥学生,不让学生有一点民主自
              由的思想动态。金庸就在板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影射、讽刺他仗势

              欺人,金庸因此事被学校开除。校长张印通深惜其才,便努力帮助
              他转学。后在张校长和好友余兆文的帮助下,金庸得以转入衢州中

              学。致使金庸数十年来对恩师张印通时时思念,不敢忘怀其恩德。

                  1942年春,日寇占领了金华,丽水面临战火威胁,先生又不得
              不两次为疏散学生、筹迁学校承担重任。最后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

              努力,终于把学校迁到青田县境内的南田村,继续开学。
                  1942年9月,先生因保护进步学生与省教育厅当面分歧,被迫

              辞去联高校长之职。当时,全校师生不忍先生离去,纷纷向先生赠
              词留念。有的学生写道:“张校长,你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是血!”临别之时,全校数百名师生一边流着泪,一边低声地唱着
              自己所编的歌,从山顶上一直护送先生到山脚下的岭根,足有30余

              里之遥!这种感人场面,使得现已90多岁的联高学生每每说起,还
              会潸然泪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生再次出任省立嘉兴中学校

              长,重新担当起育才树人的光荣职责。
                  张印通先生在抗战中抢救出来的这些学生,后来大多上了大

              学,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成了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为国家
              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缅怀张印通先生的功德,怎能不

              肃然起敬!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