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内文
P. 172

160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肃地说:“人与校产相比,校产有价人无价,校产能带的带走,不能

              带的寄存起来再说,而人是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可出发时他唯独没
              带上妻小,只托人带信嘱咐师母在新市会合,就带领全校师生匆忙乘

              船离开了新塍,踏上了南迁的征途。先生这种公而忘私、爱校忘家的
              精神,使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在南迁途中,跋山涉水,晓行夜

              宿。学生中大多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肩上又背着行李,每天只能走
              30里左右。时已初冬,天气渐寒,加上经费不足,师生们经常处于忍

              饥挨饿之中。一路上,先生与师生同吃、同住、同行,殚精竭虑设法
              排解纷至沓来的各种困难。他说:“只要我张印通有饭吃,就不会让

              你们饿着。”每天早上他总是最先起床,提前出发,以便联系全校食

              宿。晚上又要筹划下一天的行程,往往最后一个休息。不久,他就消
              瘦下来,颜面憔悴,形容枯槁。

                  途中於潜小驻,本来打算上课,又值杭州沦陷、日寇有南下之
              势,只好又拔脚继续南进。当时,师母病重卧床,已不能同行。怎

              么办?先生为了师生,毅然作出了抛妻别子的决定。临别时,先生
              对师母说:“我必须先走了,希望你病好后能赶上相会。万一不

              行,后事我已托人妥办……”
                  有一天,在金华附近,碰到当时也在后撤中的国民党将领张发

              奎,听到张校长带领师生艰难南迁的事迹,十分感动,特派高级参
              谋敬赠大洋一千元,资助解决沿途困难。但张先生却说:“我怎么

              能收下这笔款子呢?自古只有老百姓犒劳军队,哪有军队资助老百
              姓的。”参谋恳劝:“如果不收,我不能向张长官交待,正因为我

              们军队没有保护好你们,才让你们受苦了,我们有愧于老百姓。”
              几经争执,最后先生才当众收下这一千元,后来这笔经费都花在了

              转移和碧湖办学上。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