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内文
P. 332
320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过的大悲庵内建造了一座祠堂,名字就叫刘公祠。刘公祠建成后,
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逢刘公诞辰、忌辰、清明、除夕,香火更是
旺盛。
清雍正二年(1724),朝廷敕命全国建庙祭祀刘承忠,并追封
他为“刘猛将军”,每年进行春秋两祭。刘猛将军庙就此诞生。
咸丰五年(1855),朝廷加封刘猛将军为“保康”。同治元年
(1862),又加封“普佑上天王”,刘王爷、刘王老爷之称由此
开始。同时,刘猛将军庙也演变为刘王庙,门前楹联为“灭蝗猛将
军,普佑上天王”。至光绪十二年(1886),刘猛将军的全封为
“保康普佑显应灵惠襄济翊化灵孚刘猛将军”。
又据唐佩金《闻川志稿》载,正月二十日相传为刘王老爷开印
日,八月十四日是诞辰日。浙江杭嘉湖、江苏苏松常这六府以数万
计的船只会集莲泗荡中,船民们演剧飨神,每年都如此。《浙江民
俗大观》载,每年清明和农历八月十四刘王诞生日,江浙沪一带,
特别是嘉兴各县区包括嘉善、海宁、平湖、海盐、桐乡等地的商
船、烧香船、丝网船、盖篷的连家渔船、驳船、脚划船、轮船以及
船头雕着鱼眼珠的海渔船都会云集于莲泗荡;船队从莲泗荡刘王庙
门口延伸到苏嘉运河,长达十多里,把六千多亩的荡面挤得只剩下
一条单行航道。由于这些船只中以丝网船居多,故称“网船会”。
网船会在清末民初时曾盛极一时。光绪十二年(1886年)《点
石斋画报》载图并附文“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远近赴会者扁
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
鳞”。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一日《申报》载,刘王庙举行
赛会,沪杭各处的船舶麋集在一起,人山人海。二十六年(1937)
农历三月,庙会盛况空前,为多年来最热闹的一年,香客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