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7 - 内文
P. 327
和合|东坡三过报本禅院 315
大作用。进入浙江境内,基本也是沿着运河的路线。报本禅院,他
是路过的(赵构在禅院北面不远的庄家大宅住了一个晚上),苏东
坡与文长老的故事应该也听说了,只是逃亡途中,无暇礼佛罢了。
等到他定都临安,站稳脚跟,便下旨对沿途经过的庙宇进行修缮。
南宋庆元元年(1195),报本禅院住持、蜀僧本觉在礼部尚书
杨汝明家得到苏轼第三诗,遂集帖字,同前两诗一并镌刻于石,并
奏请禅院名字改为本觉禅寺。嘉定十七年(1224),僧元澄在寺
内建东坡三过堂。至此“苏东坡三过报本禅院”的佳话,便真正定
格,且得以千百年流传下来。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极有影响力的大文豪,所到之处,他留诗作
文,并喜与僧人交往。报本禅院的文长老,不仅精通佛理,而且又
是四川老乡,这使得苏东坡更加念念不忘,每过必停船驳岸,入寺
访之。关于文长老其人,苏轼的《东坡志林》有云:“(文长老)
秀州本觉寺一长老,少盖有名进士,自文字语言悟入,至今以笔研
作佛事,所与游,皆一时文人。”
关于两人相会,宋释居简《本觉禅院三过堂记》记载:“公以
熙宁五年(1072)守杭州,明年有事于润,过访文长老;后六年,
自徐移湖,再过;又十年,知杭州,又过焉。”从北宋熙宁至元祐
年间,苏轼三次来浙,先后出任杭州通判、湖州太守、杭州太守。
在十七年间,他三次来陡门访其同乡文长老。
1072年岁末,大雪初霁,天朗气清,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心情
不错。他听说离嘉兴不远的报本禅院,香火缭绕,住持又是巴蜀同
乡,于是心向往之。第二年,苏轼有事路过报本禅院,特地拜访文
长老。初次相见,似曾相识,先叙乡情,再谈佛理。两人在禅院的
一个亭子里汲泉煮茶,相互参禅。这也正中苏东坡的下怀,自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