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9 - 内文
P. 329
和合|东坡三过报本禅院 317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唯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此后的苏东坡开始走向了人生最不幸的阶段,任湖州太守不到
三个月,就发生了“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虽然宋神宗
赦免了他,但将他一再贬谪。1089年,尝尽人间疾苦之后的苏东
坡,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峰期。这年,他又来到杭州,任杭州太
守。这次,他专程拜访文长老,可是长老已驾鹤西去。东坡感慨万
分,乡情、友情、人生之情涌上心头,然后化为对“世事无常”的
看透,化为对“再接前缘”的期待,化为一首《过永乐,文长老已
卒》的诗情: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苏东坡三访文长老,不仅是为参佛理,更重要的这是在漂泊不
定的宦海生涯中的一种精神寄托。苏东坡是念情之人,“三过”留下
的佳话,也引来无数后人的凭吊。明代文学家杨循吉有《和前韵诗》
曰:“此翁(东坡)云霞人,岂受天地治。意真不在诗,非诗意何
假。自翁三过来,岂复无过者。”把苏公看成非凡间之人。清人巩懿
修的《三过堂》有“昔贤三过处,古木亦生香”的诗句,表达了对先
贤的仰慕。同是清人的梁泽次更是直接,他在《东坡原韵诗》中写:
“拜倒先生万卷中,焚香想象忆儿童。”敬仰之情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