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0 - 内文
P. 370
358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个地方。远近的百姓慢慢习惯把集镇称为梅里,也有的叫梅会里或
梅里会。梅溪两岸居住的人也渐渐多起来,索性称为梅溪街。后来
有梅里诗人作诗描写梅里当时的风光:“溪上梅花舍后开,市南新
酒发新醅。”
王逵家住在梅溪边上离长水塘不远处,交通相当方便。长水塘
上往来官船、私船频繁,值梅花盛开的季节,往来船只见镇上景色
美丽,都停靠下来赏梅游玩。王逵许多曾经的同僚、好友路过小镇
都特地来到王逵家登门拜访。有一经商的朋友张敬之来梅溪游玩,
见镇上并无一家小店,心里生出一个念头。他看到王逵在小镇上虽
生活安稳,却十分清贫,于是劝说王逵:“王兄你为官清正,不畏
权贵,不贪赃枉法,如今何不在镇上开家小店做些生意,也好挣些
家私。”王逵有些犹豫,毕竟他是当过官之人,对经商比较淡漠。
张敬之又说道:“不如这样,你在镇上开家南北土特产店,小弟我
常年在外做买卖,你开店所要货物就由小弟顺路给你带来如何?”
王逵想了想便同意了,笑着对朋友说:“那就多谢张兄相助。” 不
久王逵在镇上开了家小店,主要经营南北各种土特产。镇上的居民
需要什么土特产,王逵都设法满足他们。每逢过年过节,临近的老
百姓也纷纷来王家店铺购买各种土特产。由于王逵的店中所经营的
土特产,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当地百姓流传着:“有了王家店,
买物真方便!”俗话说:“一家创,百家仿。”镇上其他有点经商
头脑的居民也纷纷开起了小店,渐渐地镇上卖各种商品的小商店越
来越多。一些外来客商,也纷纷来镇上买房开店,定居下来。原来
一个小小的集镇,数年间竟然变成了秀水有名的大集镇。
王逵去世后,当地老百姓追思怀念,是王逵率先在溪边遍植梅
花,又是他开的第一家商店,把一个小镇变成梅树遍地商铺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