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3 - 内文
P. 393

工匠|长虹桥的故事        381








                            钱仪吉撰写重修长虹桥的碑文。“惟吾郡风俗厚,人勇于义”“乡

                            里之懿,宜为咏歌”——钱仪吉在碑文中默默吟咏道。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需要在这里补充一下。就在修筑长虹桥

                            之役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只剩下了大桥南北柱联还没有雕刻上去。
                            当时,桥上楹联是由知嘉兴府事钟崇严题的,但由唐秉义的侄子唐

                            廷枚(原名浩,字孟传,号艺圃)书写。但非常奇怪的是,当他运
                            墨书写完南柱的对联时,搦管之手竟不能为之举。唐廷枚连连叹

                            气,门外静候的石工更是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
                            时,唐廷枚之女唐彩(字芝卿)轻启芳唇道:“爹爹莫急,所剩字

                            墨就由女儿代劳吧!”唐廷枚抬眼望了望这位年仅17岁的女儿,悬

                            着的巨石终于落了地。在得到父亲的首肯后,唐彩凝重地拿起了父
                            亲刚搁下的毛笔,并在雪白的宣纸上逡巡一番,随即运笔如飞,北

                            柱对联竟一气呵成了。一时之间,“父南女北”之名不胫而走。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与清军在王江泾数度激战,长虹桥

                            南、北石栏均遭严重损毁。直至二十年后的光绪六年(1880),才
                            由唐廷枚的曾孙、清末民初学者唐佩金(字暎荪,号印生,亦作印

                            僧)独自出资购石补之。
                                1960年,长虹桥被列为嘉兴县文保单位;1981年,又被列为嘉

                            兴市级文保单位;1997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长虹桥,2007年,由政府

                            出资人民币60万元,在桥的南北两面筑起4个水泥墩子,对大桥采
                            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同年9月17日,将每只4吨重的“蚣蝮”装在

                            4个墩子上,形成了长虹桥侧新的点缀。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
                            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嘉兴有6段河道和2个遗产点入选,

                            其中一个遗产点就是长虹桥。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