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87

超乎想象的防洪工程


                                                 人工连接营筑为一体。各段堆筑的情形有
                                                 所不同,有的分层夯筑,如河中小学东侧
                                                 4米高的断崖上,清楚地显示了9个不同土
                                                 质土色的夯层,多数夯层厚20—30厘米;

                                                 有的以沙砾土堆积。在翁家头与朱家头之
                                                 间的高地上,还发现了一个良渚时期的灰
                                                    [1]
                                                 坑 。看来塘山是利用几处自然低丘,由
                                                 人工连接而成的一条大堤。部分取土可能
                                                 来自近旁,因为其外侧至今仍有一些狭长
                                                 的沟池。从年代上看,试掘的两处堆积形
                                                 成于良渚时期,翁家头与朱家头之间高地
                                                 上发现的灰坑内也是良渚文化遗物,各缺
                                                 口断面显露的零星陶片有的也能确定属于

                                                 良渚文化。
 塘山双体段                                                俯瞰遗址群地貌,塘山位于遗址群西

                                                 北部,外侧与天目山余脉大遮山南麓的坡
                                                 底并行地相距约200米,其间不见任何文
                                                 化遗存。其西端与长约1公里的自然土丘
                                                 (以红壤为主)相连,几乎与栲栳山、南
                                                 山相接。当时的先民显然是有意利用了这

                                                 段自然土岗,从而使这条长堤成了矩尺
                                                                         [2]
                                                 形。有学者提出它是城墙 ,特别是良渚
                                                 古城发现后,塘山局部地方的堆积特征与
                                                 古城墙十分接近,也是底部铺设石块,上
                                                 面堆筑黄土。而就遗址群的规格来说,这
                                                 一带有城墙也不足为奇。不过从现有的遗
                                                 迹上看,论据尚嫌不足,至少还没有迹象
                                                 表明它能形成封闭的轮廓。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文物出
                                                 版社,2005年。
                                                 [2]蒋卫东:《良渚遗址群内的良渚文化古国》,
                                                 《中国文物报》1999年1月13日。


                                                                                     177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