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35

江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远古文化















                              20世纪初,摆脱了金石学的窠臼,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在传
                         统史学和新史学激烈交锋、疑古思潮汹涌澎湃的大背景下,年轻的
                         考古学家们试图在疑古和信古之间另辟蹊径,凭借地下材料,为中
                         国历史和文化开创一种全新的局面。然而受千百年来圣帝明王体

                         系的影响,当时轰动世界的几项考古发掘——北京周口店、河南仰
                         韶、安阳殷墟、山东城子崖、河南后岗等都集中于黄河流域。很长
                         一段时间里,远古的江南仍被视为“化外”之地,“吴越以前的事
                                        [1]
                         迹茫然无所知” 。
                              这种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有了变化。由卫聚贤等文化界名流发
                         起组织的“吴越史地研究会”,在追溯吴、越文化源头的过程中,
                         发现了一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吴越民族先期文化”的遗物。虽然

                         传世的良渚文化玉器仍被认作是“周汉之器”,但一些石器和陶器
                         已被认为是具有江南特色的远古遗物。吴越史地研究会创办的《吴
                         越文化论丛》,在传播吴越文化及其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1936年,西湖博物馆年轻的学者施昕更多次赴家乡良
                         渚镇调查和挖掘,揭开了良渚文化研究的序幕。与此同时,正在复
                         旦大学中国文学系就读的何天行也收集了大量良渚文化实物,通过
                         宣传和展示,扩大了良渚文化遗物的社会认知度。1949年后,经过
                         江浙沪三省市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良渚文化的遗址被大量发现,其
                         文化面貌逐渐清晰。1959年底,良渚文化得到正式命名,由此成为

                         江南地区最早发现并获得命名的远古文化。







                         [1]卫聚贤:《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址之试掘报告序》,《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
                         址之试掘报告》,1936年石印本。


                                                                                      25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