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钱塘江医药
P. 144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钱塘江医药文化
业主或 资 金
店 名 开设地址 开业时间
负责人 年份 金额
源 记 周衙弄27号 叶贵元 民国32年(1943)前 1945 10万元
新 泰 孙福堃 民国32年(1943)前
恒大改恒大庆 望仙桥河下 周康瑛 民国35年(1946)前 1948 8万元
协 丰 会馆会下15号 叶仰庭 1949年 1949 3600万元
三、药材
据民国18年(1929)《工商半月刊》第20期“笕药之调查”:“笕桥居杭城
东北,距城约10里,沪、杭甬铁路横贯其中,杭海汽车道环绕于外,交通便利,
居民业农,农产丰富,可称首屈一指。地宜药最著名者凡十八种。乡老传言,仙
人过笕其囊裂药坠而遗种,故其药特效,是言虽怪诞不经,然足以证其品之纯
良,其毗连临平、乔司两镇亦产药材,而不及笕桥之丰,故成名笕药。十八名药
中计植物十四,动物二,冬瓜(冬瓜皮、冬瓜子)、莱菔(萝卜子、地枯娄)各
分为二,故号十八。今列诸于后:玄参、麦门冬、地黄、薄荷、草决明、千金
子、白芷、白芥子、荆芥、牛蒡子、冬瓜皮、冬瓜子、萝卜子、地枯娄、黄麻
子、泽兰、地鳖虫、僵蚕。笕桥之玫瑰花、浙贝母,品质殊佳,为笕药中后起之
秀,但未列入十八名药之列。”笕桥地处杭州市东北与乔司临平两镇毗连,沪杭
路上一大乡镇,除出产上列药材之外,还培植冬桑椹、桃仁、枇杷叶、莱菔子、
夏枯草、苏梗、苦参子、白芥子等普通植物。
笕桥玄参生于山野,别名黑参,分羊角种、萝卜种两种,均以象形得名,适
合种植砂质土壤。每年种期分惊蛰前后及冬至两次。一年每亩收获6担以上。大
约5担生参可制干参一担。笕桥年产3000多担,平均值价约27000多元。以萝卜种
产量为多,因两种干参收量相等,羊角种质常轻于萝卜种,农民多植萝卜种而少
植羊角种。此种玄参多由本地行家收买整理转售于杭州市望仙桥一带药行,再经
药行拣制之后,运销宁波、绍兴、上海、闽粤各地。
1931年,笕桥药材每年产量的精确数颇难调查,据民国21年(1932)《杭州
市经济调查》记载的笕桥药材产量产值,可见下表。表中各种药材计22种,总
产值约14万元。其中7/10售给杭州望仙桥各药行。经药行挑选后,再转销各地,
3/10直销上海各地。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