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钱塘江医药
P. 142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钱塘江医药文化
可由江干转钱塘江上游兰溪、徽州各港,下通运河各省市地区,因货运便利,故
均集中开设在此,药材批发行林立,均以批发拆兑为主,兼营芸香、黄蜡,在
门、墙上书以“川广药材,香蜡杂货”条幅。沿中河一带共有“广丰”、“广
大”、“源大”、“洪大”、“五丰”等7家,以“广丰”开设最早,以广大药
行实力最为雄厚,由张沛生经营,从业人员达50多人,品种齐全,备货充足,抗
战时期批发总额超过同行总和。还有慎昌药行,以经营禹州货为主,品种不多;
三慎泰、恒丰、元大以零拆为主;人和药行以经营山货为主;义成药行以拆兑为
主,兼营笕桥荆芥、玄参等出口。其他如洪大、广大、阜泰、五昌等药行,均为
批发零拆,范围较小。后阜泰停业,改为恒大药行。各地来杭推销原材药料的各
帮客商,均投各药材行代为销售,远如西南两广、云、贵、四川,华北鲁、豫等
地区。药行售卖东北的参茸,西藏的麝香等高档药材及本省诸暨等地所产的蜂蜜
等。销售对象为本市及附近各县区的门市药店,虽数量大小不一,但均批发进
货、按质论价。药材行居间向购销双方收取佣金,获利甚丰。
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由于通货膨胀,经济崩溃,杭州药材行仅存11
家。现将1644—1955年杭州市主要药行统计如表16:
综上所述,近代杭州的药业行会、药材和相关贸易批发机构已具一定的规
模,国内外药材商贾云集杭州,交易数额较大,反哺了当地的中药材生产,一些
名贵中药材还远销欧洲和东南亚诸国,为近代杭州药业发展谱写了新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成立初,萧山中药材的收购以药店为主。民国30
年(1941)秋,正值九月菊花黄,郎中先生进绣房时,药店进入淡季。城厢镇几
家规模较大药店,由职工集资或老板垫本,派人到山区上门收购栀子,鲜栀子的
收购量每年均在10万斤左右。经过职工翻晒后,除留足自用外,90%以上投售杭
州、绍兴药材行。另外蜜糖产新时,药店也纷纷派员下乡收购,部分自用,多余
投售。各药店收的其他绝大部分品种,皆为满足配方需要。
表16 1644—1955年杭州市近江药行统计表
业主或 资 金
店 名 开设地址 开业时间
负责人 年份 金额
阜 通 1644年前
阜 泰 望仙桥河下 戎襄成 光绪三十四(1908)前 1931 5000元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