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钱塘江医药
P. 39

第二章  隋唐至宋元时期钱塘江医药


              仁,弘扬医德。
                  吴恕,钱塘人,字如心,少时家贫,以卖鸟蛇丸治疗风疾为生。恰巧有使官
              到钱塘,因患此疾召吴治病,使官敬服吴对此病的研究,经他之手旋而康复,名
              声大振,后征至京师,成了太医院御医。吴恕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潜以研究,

              并参考朱肱《南阳活人书》加以注释,有益于初学者入门。吴恕撰《伤寒活人指
              掌》5卷,他在宋·李知先《活人书括》基础上增辑而成,有本年尚从善序及次
              年贾度序,附《药方料例》。后经门人熊宗立续补,编为《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
              掌图论》10卷。吴恕撰《伤寒活人指掌提纲》1卷,本书当为《伤寒活人指掌》
              的节录本,收于《医要集览》。
                  沈好问,钱塘人,字裕生,别号启明,祖上擅长针灸,任职于太医院,南宋
              时徙居杭州,杭人称其为沈铁针。好问颖慧绝人,家传儿科医术到好问时日臻精
              绝,他给儿童治病,仿佛看到其脏腑,对疾病了如指掌。尤其对痘疹治疗,更为
              娴熟。其后被征任太医院院判等职,著有《素向集解》、《痘疹启微》、《本草

              类证》等书其子允振,字慎伯,世袭父风,也为良医。
                  夏应祥,钱塘人,元置行诸路总管府于杭,治百工之事。应祥被荐于府,
              属杂造局大使。……素习岐黄,书谙和剂法,乃聚药材按古方书制丸散,开寿安
              堂药室于郡城寿安坊。贫者则施予之,又以药材之不易致者,一药或价值百金,
              世医往往以近似者代坐,是多弗效。应祥恒以为病,故居药不计价值,至药性温
              凉,君臣佐使必躬为斟酌等分而成剂。其言曰:“此人命所系,不可忽也。”垂
              殁犹戒其子,勿轻药事。子仁寿遵遗命,捐重赀购良药,致药尤富川委山,积病

              家非夏氏药不用。


              三、药材


                  唐《本草拾遗》中所提“麦冬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的“新安”,
              及宋《大观本草》的附图“睦州麦门冬”的“睦州”均指淳安、建德一带,佐证
              了唐、宋时期淳安、建德已盛产麦冬。明《本草品汇精要》“地道”栏目下称
              “江宁、新安者佳”。明末,麦冬产地逐步转向杭州笕桥。
                  在海宁硖石东南20多公里之外的谭仙岭“相传为五代谭峭炼药得道处”。









                                                                                      27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