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钱塘江医药
P. 43

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


              二、清朝的设置


                  清朝中期前,浙江各府县惠民药局锐减,所剩无几,医学署的设置也寥若
              晨星。新的医疗机构治痘局却出现,医学训科这一职官的设置颇为完善,遍及各
              地。
                  1671年,总督刘公设惠民药局于杭州佑圣观,选择名医张文启、沈晋垣、

              尚絅、华鸣凤、泮士韶等医师坐局治病,2个月内就治愈众多患者,创立育婴院
              [8]
               。余杭县药局由知县龚嵘开设,1683年6月建置3所,选择儒医沈士璋、许懋
                                       [9]
              庚、吴培宗施药并医治民疾 。萧山县惠民药局设在惠民桥西南。
                  不过,清朝中期前全省各府县的医官设置较为完备,职掌分明,现将设有医
              学训科等医职的府县罗列如下:浙江省府(嘉、道年间薛明道任省医学提举)、
              杭州府、仁和县、钱塘县、海宁县、富阳县、新城县、萧山县、严州府、建德
                                 [10]
              县、淳安县、桐庐县 。
                  康熙二十二年(1683),桐庐县设立药材会馆;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
              原桐庐县城东南设四望楼。

                  萧山县何家桥伤科历时300多年。其主要特色为论“筋帮骨,骨帮筋”;善
              用牵、拉、折、顶、抖五法;擅长推拿、梳筋;用内服末药调理肌体,外敷膏药
              消肿的综合施治。按世传外用秘方制散、制膏药,选科道地,讲究火候,炮制精
              细,质量上乘。
                  清同治九年(1870),由永春和尚住持在萧山县戴村茶亭伤科,历时100多
              年。其主要特色是临诊重视因病施治,用竹片固定,外敷膏药。其膏药选料道
              地,制作精心,病人很少过敏。





                           第二节  医家学派及医家






              一、医家学派


                  1.钱塘医派
                  钱塘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延续到清末光绪年间,亘绵200多年,其阵容强



                                                                                      3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