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钱塘江医药
P. 45

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


              当地文士、医家、佛法大师结交广阔,知己颇多。常与当时名医王绍隆、缪仲淳
              等彻夜论医,探讨学术。一生著作丰厚,计有《芷园医种》等14种。所撰著作,
              多论及药物,且论述常有新义。卢复考据功底深厚,博学文史哲医,于本草学研
              究最深、贡献最大。他历时14年将万历年间所见各种医籍之中散载的《神农本草

              经》资料加以收集整理,所辑成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神农本草经》的最早
              辑复本,为明以后对本草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卢复还是明末清初医学
              研究“尊经”派的领衔人物。卢复认为,医家习《素》、《灵》、《难经》与
              《本经》是第一要义,由此才能衍生各种医学种子。故在《芷园医种》的“医
              经种子”中收入《本草经》、《难经》;在“医论种子”中收入《伤寒论》与
              《金匮要略》,在“医方种子”中分析经方,在“医案种子”中则取《薛立斋医
              案》。由此可见其极重医学经典学习。
                  卢之颐,原字晋公,字子繇(一作子由)、繇生,自称芦中人。生于明万历
              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其幼承家学,又多得名医传授,

              年轻时即精于医学,论医似父卢复,多参以佛理禅机。之颐学风严谨,著述刻
              苦。父亲在世时曾编《金匮要略摸象》,因父催促,草草而成,但觉不满,竟烧
              之,并说“十年后才著书”。后用5年编撰《伤寒金裨疏钞》,是书30万言,用
              教典释文之法解释张仲景的《伤寒卒病论》。子颐夜以继日著述,体力消耗过
              甚,完成父亲遗著时已右目失明,疏钞《伤寒金裨》时左眼又花。其父卢复晚年
              撰《本草纲目博议》遇有疑义不能自决时,之颐常为之判定。是书未成,卢复病
              重,之颐遵父续编,时年仅27岁。在其父《本草纲目博议》未完稿的基础上,子

              颐用了18年时间编成了《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其间,明朝南都(南京)沦陷,
              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浙江的反清义士纷纷响应,子颐亦前往拜谒,并为鲁王
              重用,授予职方郎。鲁王入闽,他又跟随。事败后归家,重操医业,闭门著书。
              此时,子颐两眼失明,而论疏《金匮要略方论》才及一半。于是,瞑目而坐,摸
              索其义,如有所得,便口授子婿陈曾篁记录。如此五年后书成,并命名为《摩索
              金匮》。摩索者,言暗中得之也。
                  张遂辰,字卿子,号相期、西农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卒于清
              康熙六年(1667)。原籍江西,后随其父迁移杭州,早年为明朝诸生。遂辰年少
              时博览群书,尤工诗词,曾赋野花诗10首,有“傲霜茅屋鸣残叶,细雨林塘湿野

              花”等名句,蜚声众口,故有“张野花”之称。他曾与陈继儒、董其昌等著名文
              人唱和,有《湖上白下集》诗书。后其成为清初杭州著名的“西泠十子”之一,
              与同为成员的陆圻(系当时著名医家)交往甚密。他的医术既非家传,也无师


                                                                                      33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