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内文
P. 225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皋亭山 219
清处士沈兰先墓
民国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一《事记》 清处士沈兰先墓,在黄
鹤山下。康熙《仁和县志》:钱塘人,博学,笃隐操。康熙十一年,藩臬聘修
仁和邑志,未就而卒。
清举人沈佩墓
清王同《唐栖志》卷一七《冢墓》 举人沈佩墓,在皋亭刘坟村。王同按:
佩,字子玉,号怀溪。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中式,不仕。沈良之子,沈存济之孙也。蔡汝楠撰《沈方溪墓
志铭》云:存济翁以弘治丁未十一月八日生良,字方溪。良娶莫氏,生侨为兄,贤;后次子佩,府庠
生。次子偁,次子伟。”《墓志》云:“府庠生者,其时怀溪尚幼,已入庠而未领乡荐也。父号方溪,
故佩曰怀溪。”
民国石曼牛、陈 夫墓
克士《杭游杂记·笕桥飞机场》 笕桥离杭市约十余里,相传二十四孝之
丁兰曾经居此,故又名丁桥。夙为军事重要之地,前卢永祥督浙时,即筑有大
营盘,近更翻造扩充为航空学校,内有飞机场、东大营、西大营,范围颇大。
余久耳其名,未得一游。适航空学校教官石曼牛与先烈陈英士先生哲嗣 夫乘
飞机出险,该校举行追悼,并归葬英骨于半山,余乃得吊灵之便,一为参观。
早七时四十分搭火车抵笕桥。时各机关代表均至,航空署长葛敬恩、副校长毛
邦初亦出席该会,素车白马,盛极一时。公祭后,余与省党委陈贻荪君提倡参
观飞机场,先与招待之教官接洽,届时余等先至场外,时飞机尚在翱翔练习驾
驶。同来潘君凤子为《民国日报》记者,渠路径较熟,谓余等参观可立较远为
方便,因风势转变,往往不测,机落下时,人离太近,殊有危险可能。潘君语
与适才教官某君告余等者相仿佛,盖经验之谈也。是时,驾驶之机纷纷入厂,
尚有两三架继续盘旋不已,鹰起鹘落,甚为娴熟。其落地时全赖两轮支持,驶
行地上,无殊汽车,第下降时,着地甚重,故机场平沙无垠,草深及尺,盖以
预防落下时震荡过甚之故也。场前有信号旗帜,为白布制,形如儿童所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