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0 - 内文
P. 230
224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七、其他
古砖
民国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一《事记》 古砖,《府志》引《两
浙金石志》:吴永安二年砖,仁和赵坦得于临平山中。砖厚一寸二分,长六寸
一分,文曰“永安二年许”,五字下,作界画交互纹。按:永安二年,为吴主
休即位之次年。又晋太康三砖:一长六寸,厚一寸四分,文曰“太康元年造
大”六字,亦赵坦藏;一长三寸,厚一寸三分,文曰“太康元”三字,其侧面
三字,惟“元”字尚完善,钱塘赵辑宁藏;一文曰“太康三年七月廿日蜀师所
作”十二字,□□某氏藏,皆出临平山中。按:是年岁次庚子,即孙皓天纪四
年,造于晋世祖平吴之后,故用太康纪年。又晋砖,长四寸二分,厚一寸一
分,文曰“永和四年”,钱塘何元锡得于皋亭山佛寺,赠吴江郭麐。又晋砖,
长九寸五分,厚一寸三分,文曰“泰和四年七月毛□作”,凡九字,亦何元锡
得于皋亭山僧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六二《历代无名氏书四(石二)》 皋亭山冯氏
井古砖篆刻字。砖凡八十四,其刻云:“晋咸和八年十月丁丑朔冯氏作。”廖瑜
《杭州府志·碑碣目》。
灾异
万历《杭州府志》卷五《国朝郡事纪上》 (永乐)十一年夏五月,大风
潮,仁和县十九都、二十都俱没于海。孙景时杂志:“时天淫雨烈风,江潮滔天,平地水高
寻丈,南北约十余里,东西五十余里。仁和十九都、二十都居民陷溺死者无算,存者流移,田庐漂没殆
尽。守臣具实申奏,朝命兵部侍郎张某至海滨监筑堤岸,役及杭嘉湖衢严苏松诸府军民十余万,采竹木
为笼柜,伐皋亭山石块纳其中,叠砌堤岸,以御江潮。时官司劳勚倍常,而民力转搬供役甚为困惫,屡
经寒暑,疫痢大作,死者载道。里人张子约作《江坍歌》,极状苦楚,闻者莫不堕泪。修筑三年,公私
费财不止十万,潮患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