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内文
P. 227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皋亭山         221



               东北,大运河上。《古今图书集成·杭州桥梁考》谓明末商人夏木江施银三千
               两倡建,然陈锦藻《北关杂记》则谓创于前明举人祝华封,二说不同。或一则

               施银,而一则董其事耳。清康熙时,桥圮,而杭城适多火患,形家者以为水不
               制火所致,于是布政使段志熙信之,拨款重修,五年而成。道光中,城中有沈

               姓者,赴半山拈香,归途过桥,桥石倾坠,幸免覆压,乃独缮修之,而适生一
               子,遂即以拱宸为名。后官至两淮运使。今淳祐桥之总鹾第,即其裔也。咸、

               同之际,太平军垒于桥心,动数千人。一桥之力,负重过甚,渐以不支。光绪

               二年,桥将圮,浙抚令邑人丁丙修之。桥长二十一丈四尺,阔一丈二尺;桥下
               三洞,中洞阔四丈六尺;左右两洞,各阔二丈六尺。王麟书为之记。自清光绪
               乙未岁,开辟日本商埠于此,兴建各轮码头,顿形繁盛。此桥一名哑叭桥,过

               其下者戒言语,不知其所自起。



                   六、皋亭山特产



                                               桃与桃花

                   万历《杭州府志》卷三二《土产》 早桃,俗曰五月桃,最大白桃、油
               桃、毛桃、匾桃等数种。又有十月熟者,名寒桃。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物产一》 桃,《方舆胜览》:包家山多植
               桃,春时都人游观最为胜赏。《名胜志》:西湖栖霞岭上,桃花色绚如霞。

               《杭州府志》:仁和皋亭山特盛。
                   康熙《仁和县志》卷五《风俗》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诞辰……自此以

               往,省城士女争先出郊,谓之探春。水面画舫轻舟,栉比如鱼鳞。日衔半规,

               始渐散去。绛纱笼烛,车马争门而入,日以为常。比来皋亭山刘坟村,每当春
               月桃花盛放,上下数十余里,一望如云锦,游人多问津焉。
                   民国《杭州府志》卷二四《山水五》 今山前后桃花最繁,延播十里,游

               人载酒往来,妇女入半山祈蚕,清明时络绎不绝。康熙《仁和县志》。

                   清陆次云《湖壖杂记·西溪皋亭河渚》 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皋亭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