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内文
P. 271

创业|“南繁精神”创造农业奇迹           259








                            的“南繁精神”。

                                说起这支团队的发展,还得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说起。
                                1956年9月,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一行数人卷着简单的铺盖,

                            不远万里直奔海南,扎根三亚,研究选育优良水稻和玉米种子,迈
                            出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的第一步。南繁,就是指利用海

                            南省南部的三亚市和它邻近的乐东、陵水两县及周边地区典型热带
                            气候资源和满足动植物周年生长繁殖的优越生态条件进行秋冬季种

                            子繁育和生产工作的简称,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举。自此,
                            60多年来,除西藏、青海以外,先后有500多家来自祖国各地的南

                            繁育种科研单位的30余万名农业科研人员陆续汇聚天涯,从事南

                            繁育种活动,育种面积达300余万亩,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聪明才
                            智,谱写了新中国南繁育种的壮丽篇章。也正是这块深情的土地,

                            造就了闻名世界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甜瓜大王”吴
                            明珠、“玉米大王”李登海等世界顶尖农业科学家。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繁团队”始建于1965年。当时,为
                            了在嘉兴境内能加种一季水稻,以加快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

                            程,嘉兴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即今天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决定组建一支新队伍奔赴海南进行南繁。于是,“南繁团队”就在

                            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并开启了我省南繁征程的先河。
                                那个时候,虽然国家的经济条件还十分落后,科研设备还相当

                            简单,但“南繁团队”的队员们还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管
                            刮风下雨,起早摸黑地奔跑在田野间,废寝忘食地穿梭在实验室、

                            资料室、工作室。累了,就靠在树干上、桌子旁歇一歇;渴了,就
                            从身上解下随身携带的水壶喝上几口,甚至直接从田旁的水渠里掬

                            几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饭团或包子。就这样,在旁人难以想象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