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内文
P. 30
018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要学生做对,当其他学生尚在瞠目结舌时,朱彝尊则随口说出“后
稷”二字以对,并振振有词,竟惹恼了塾师,却被叔父朱茂皖视作
奇才,而欲收为亲授弟子。后来朱彝尊果真成了叔父朱茂皖的亲授
弟子,与谭吉聪、谭吉瑄、陆世楷、陆葇、朱彝器等在碧漪坊,从
读于朱茂皖门下。
由于朝代更迭,时局动荡,朱茂皖感到科举无望,学时文无
用,乃弃时文,改授实学。所以便授朱彝尊等《周官礼》《春秋左
氏传》《楚辞》《文选》、丘丹元之《步天歌》等经、史、诗、词
等古文实学。
从此朱彝尊走上了一条跟一般文人“读书为官,学文科举”不
同的实学道路。
在当时,朱彝尊读书时是非常用功、认真的,“读时艺,日
二十余篇,每发一题,下笔千言立就,于诗艺尤工”。因而被五经
进士谭元良赞为国士。
朱彝尊自己也常常在诗中明志自勉:“男儿不肯学干时,终当
饿死天沟壑。”“摊书仍不学,万虑亦徒然。”“莫效诸兄懒,蹉
跎愧当年。”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读书学习。
爱读书的人,必定也爱书,朱彝尊更是爱书如命,人称“书
痴”。他每每外出,随身行李少得可怜,但是一箱子书却总装得满
满的。尤其是二十二史,总是随身相伴。
康熙二十一年,朱彝尊主持江南乡试事毕回京,他与家眷等随身
携带的行李不多,但其中两只大箱子却颇引人注目。途中遇盗,小偷
打开箱子发现满满的竟都是书,只有十余两零碎银两,大失所望。
爱书的人也必定爱藏书。到了晚年,朱彝尊家的“潜采堂”中
已有藏书八万余卷,与秀水曹溶的“静惕堂”、杭州赵氏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