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内文
P. 28

016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留在南书房,可速刻完进呈”。

                  在此之前的四月初七日,皇太子就已在杭州行宫召见朱彝尊,
              并特赐“风追夹漈”四字匾额,并七字对联“白雪新词传乐府,青

              云归路接仙班”。
                  四月初十日,康熙皇帝特赐御笔亲书“研经博物”四字匾额一

              块。同日得到御书所赐的官员人等共有20人,但得赐四字匾额的仅
              朱彝尊一人。可见康熙皇帝对朱彝尊的看重,令他人所羡。

                  四月十二日,康熙返驾苏州,朱彝尊也随驾到苏州。
                  四月十五日,皇太子胤礽又命织造(清代皇家内务官)敖福

              合,召朱彝尊觐见。在问到朱彝尊在家“平日里有哪些著书”

              时,朱彝尊开了一些书目呈给皇太子看,皇太子看完对旁边的侍
              臣们说:“这个老翰林啊!乃是海内第一读书人,你们看看也是

              好的!”
                  同时获得皇帝和皇太子的恩赐和赞赏,对于已被罢官的朱彝尊

              来说,更是一份晚年的殊荣。而之所以能得到康熙皇帝和皇太子的
              看重,全在于他的才学。

                  朱彝尊虽然没有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得以金榜题名,而是经过
              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而被授以翰林检讨,而进入仕途。

              虽被一些妒忌他的人讥为“野翰林”,然而他的才名却早已驰誉
              文坛。

                  朱彝尊在青年时期就以诗词才学闻名于世,他的岳父冯镇鼎的
              好友华亭(上海松江)诗人王廷宰就曾对冯镇鼎夸赞道:“你这乘

              龙快婿将来必以诗闻名。”后来他的诗果然驰名于当世,与王士祯
              齐名而为“南朱北王”。

                  后来朱彝尊定居梅里(今秀洲区王店镇),又和当地诗人王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