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内文
P. 31
志学|一代文宗朱彝尊 019
“小山堂”同为浙西三大藏书楼,堪与宁波范氏的“天一阁”齐名
于海内。
朱彝尊自己也以此为荣,说:“拥书八万卷足以豪矣!”然而
这八万卷藏书,对于并不富有的朱彝尊而言,实在是得之不易。
从朱彝尊的家世来看,他祖上留下的藏书应该为数不少,但这
些书都在清兵攻入嘉兴时毁于战火。后来他也积藏了几箱书,但由
于“通海案”的牵连,他避祸永嘉,家里人害怕,也给烧掉了。之
后他南下广东、福建,北上山西、山东、河朔、京津,为人幕僚西
席,低微的报酬除了寄回家用,余下的基本上都买了书。入京为官
后,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这个时期买的书应该多一点。直到罢官归
乡,除了少量朋友赠送的外,藏书已达八万余卷之多。为了防止藏
书受潮及蛀坏,康熙三十五年,他在竹垞内荷花池南建造了“曝书
亭”(南垞北、北垞南中有曝书亭,空明无四壁……)作为晾书之
处。并成为一段佳话,而名闻于世,以至成为浙北的一座名园。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潜采堂”所藏的八万余卷藏书中竟有
三万多卷是他手抄的。他抄书于藏书楼、编史馆,以及借抄于宛平
孙氏、昆山徐氏、晋江黄氏、钱塘龚氏等私家,凡能借到的,几乎
都被他抄遍了。
而所著《经义考》的资料,很多都是抄于宁波范氏的“天一
阁”、嘉兴项家和曹溶家以及温岭黄氏的“千顷堂”秘本。
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顺当,早年他求抄《崇本总目》,一时
不得遂愿,直到40年后,方转抄于“天一阁”。曾经买到一部《唐
会要》100卷,但缺页损纸不能堪用,只好再从常熟钱氏家中藏
本中抄得。辛辛苦苦抄到的吴梅村《绥冠纪略》被朋友借去遗失
了,十八年后才重新买到。手抄的《太平御览》又被老鼠咬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