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内文
P. 29
志学|一代文宗朱彝尊 017
翃、周筼、王庭、缪泳、沈进以及前三李(李绳远、李良年、李
符)兄弟等一批文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唱和联句,形成了以他
为中心的梅里诗派和梅里词派,并且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浙西词
派”。朱彝尊则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和陈维松(阳羡词派)及纳兰
性德并称清初三大词家。
而他于康熙十三年(1674)在北京郊区通县因思念家乡而写的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更是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等
各方面,描绘了嘉禾平原风俗生活的广阔画面,是民歌化的嘉兴地
方志。
他的经学研考,金石鉴赏,医道养生等皆为世人所重。进入朝
廷为官后,几年内被选任“日讲官”“入职南书房”“三充廷试读
卷官”,出任“辛酉科江南主考”,纂修《明史》《一统志》。如
没有真才实学,岂能得到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康熙的青睐!
朱彝尊的才学得益于他的志向和努力。少年时的朱彝尊就曾立
志:“凡天下有字的书,都要读遍。”“读书、爱书、藏书、抄
书、著书”,总览朱彝尊一生,可谓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人有句话,说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成了历
代文人践行的准则,而朱彝尊更是其中的翘楚。
朱彝尊出身于“嘉禾望族”之一的“南门朱家”,高祖朱儒以
医名世,曾任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太医院院使,曾祖朱国祚则是
万历癸未年的状元,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祖父朱大竸也
为云南楚雄府知府,到了父叔辈虽然家道中落无人为官,但也是生
员、文士读书之人。所以,算得上是世宦之家,书香门庭,他从小
就受到门风书香的熏陶。
在朱彝尊6岁的时候,家学里的胡塾师出了“王瓜”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