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内文
P. 78

066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1953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年仅20岁的沈世钊匆匆结束学

              业,决定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东
              北去。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后,母亲并没有反对,而是给予了

              热情的鼓励与支持,并且叮嘱他要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于是,沈世钊带着母亲的嘱托,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带着对未来的

              憧憬与希望,离开了养育他的这片江南沃土,踏上了去往哈尔滨工
              业大学土木系之旅。

                  来到哈工大,第一年脱产学习俄语,这对沈世钊来说完全是一
              张白纸。因此,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早早来到教室自习,晚上十

              点半回到家后,还要开会儿“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

              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俄语考试,被分到卡岗教授名下当了一名研究
              生。经过两年系统学习,沈世钊较好地掌握了代表当时先进水平的

              苏联土木结构学科的基础知识,成为我国土木结构学科建设中的骨
              干力量。

                  20多年后,在人生的又一次重要考试中,他再次考了个第一。
              那是1978年,国家准备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进修,不过要进行英

              语考试,合格者才有可能中选。英语是沈世钊在中学时候学的,来
              哈尔滨后一直只学习和使用俄语,对于英语早已生疏。但沈世钊绝

              不向困难低头,他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
              时,必须保证比人家多学两个小时。那是疯狂学习英语的一段时

              间,沈世钊突击复习了三个月,结果考了86.5分,拿下了黑龙江省
              的第一名。

                  1979年,沈世钊作为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到美国里海大学符
              立兹工程研究所进修。在两年访学期间,他几乎没去游览异国风

              光,而是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学习。他到附近的大江大河、建筑工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