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15
神性的光芒
5
1 4
6
3 2 7
神 人兽 面 像的 简 化省 略 图形
1.反山M22∶20 2.反山M12∶87 3.反山M17∶8 4.反山M22∶8
5.反山M22∶11 6.反山M12∶85 7.反山M23∶67
神人兽面像的简化
尽管对神和兽的解读有多种观点,如认为上部人面为巫、天神、太阳神,下
部兽面为虎、龙、猪龙等,本质上却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表达的是神为半人半兽
之物。正因为神有兽的一面,又有人的一面,所以可以用它们的局部来代表整
体,甚至仅用兽的简化图案来代表神,或仅用人的简化图案来代表神。这就是为
什么其他墓葬里所琢刻的图符,都是由完整图像作不同程度简省而成的原因。
从总体趋势来说,神人兽面纹确实是从繁缛逐渐向简略发展的,但在某一时
段,繁简不一的图案完全可以出现在同一座墓中。例如反山22号墓里就存在多种
不同简省的神人兽面图案。现在看来,至少在良渚中期偏早阶段,即反山、瑶山
阶段,繁缛代表了权力,代表了尊贵,因此完整形态的神人兽面图形绝不会出现
于一般的贵族墓中,目前仅在反山12号墓中才有,这便是极好的例证。此种现象
反过来也说明,这一时期良渚先民的原始宗教达到了极盛,神人兽面纹完全成
了身份、地位及职能的象征,贵族们清楚地知道各种简省的神人兽面图案所代表
的意义。这种极其统一规范的图形模式,也表明良渚先民所崇信的对象已近乎一
神教,神人兽面纹可视为良渚社会的“神徽”。但是随着这一崇拜符号的不断简
化,到了良渚晚期,玉琮上只剩下极抽象的人面。这时人们对它的认识发生了很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