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54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个意义上说,庙前相对完整因而更具代表性。新近在大雄山丘陵南麓发现的官井
              头遗址,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格调的聚落形态,它与早年发掘的钵衣山遗址具有
              某种相似之处。





                        一、设木构水井的古老村落




                  庙前位于良渚镇荀山南侧的扇形坡地上,因荀山南麓有座老庙而得名。此庙
              原称“荀庙”或“荀山庙”,相传为战国时赵国人荀况读书讲学之处。其实史
              书上并不曾记载荀子来过良渚,倒是更早的良渚先民将这座海拔约33米的小山建
              设成了一个聚居中心。迄今在荀山周围发现的遗址已为数不少:1936年,施昕更
              试掘过的棋盘坟在荀山西侧,茅庵里则在荀山东南部;1955年,省博物馆开小探
              沟试掘的长坟位于荀山西部;1985年荀山东坡试掘时,又有良渚文化堆积发现;
              1988年开始,在荀山南部经过多次试掘和发掘,先后确认了庙前、马家坟、金霸
              坟等几乎相连的一大片遗址;而1999年考古调查时,在荀山北部发现了方正的高

              墩头遗址,同时在荀山西部棋盘坟近旁发现了密密麻麻10多个遗址。看起来荀山
              在当时确实是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它的顶部很可能有过祭坛或者显贵墓地。如今
              山顶虽然已被削平,基岩裸露,却掩饰不住曾经有过的庄严和神圣气象。何天行
              在《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提到,良渚的荀山是“本以出玉著名”的
              地点之一,他说的出玉部位,很可能就在荀山顶部。
                  庙前的具体位置在老104国道北侧,馒头山(海拔10.2米)东部,基本上依
              托馒头山自北向南展布,地势也依次渐低。1988年庙前第一次发掘时,这里还是

              大片农田,油菜花盛开时黄得令人扎眼。但是从考古队踏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开
              始,似乎已经注定这里必将被现代建筑蚕食殆尽。从第一次配合良渚镇工商所、
              财税所、邮局基建,到最后一次配合良塘公路(良渚—塘栖)拓建,考古队挖完
              一小块,新建筑盖上一大片。未待全部挖掘,现在的庙前已经全部沦陷于现代村
              镇的地基之下。对此,考古人员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感。
                                           [1]
                  以下是六次发掘的大致过程 。
                  1988年11月至次年6月,配合工商所、财税所、邮局基建,在遗址南部进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


              144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