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59

古城外的村寨


              考虑到它的坑深有280厘米,木构框架
              高约170厘米,木架下还有65厘米的土
              壁渗水空间,出土的陶器也多是壶、
              罐、尊等可以汲水的容器,所以认定

              它原来就是一口水井。当然也不排除
              水井废弃后或遭遇变故后将其改作窖
              藏的可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庙前
              第五次发掘时在遗址东北部、离该井
              60米开外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座同样
              的水井,而且所用的方木更粗更长,
              保存高度也达200厘米。所不同的是,
              这口井内出土的都是残碎的陶片,器
              形也较多,其中有一些鼎足和器把。

              看来这口井属于正常废弃,并无改作
              它他用。
                  庙前第五、六次发掘中,还发现
              了大量的红烧土堆积。红烧土遗迹在
              史前遗址中固然十分常见,但如此大
              面积、大厚度的红烧土堆积量却属罕
              见。此前在莫角山这座中心遗址上曾

              有发现,据分析那里可能是燎祭后
              的遗存。那么庙前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呢?这些烧土块分布于T0507大部、
              T0607西部和T0506北部,面积达100多
              平方米。南部坡面的高度约70厘米,
              解剖后确认由北往南倾斜堆覆,以平
              均厚度计,这些烧土块的体积约有40
              立方米。烧土的块体普遍较大,最大
              的烧土残面可达1平方米。多数烧土

              块掺杂了大量可以防止烧土面干裂的
              稻谷壳。从保存形态来看,单面体较
              多,占40%;双面体次之,占32%;另                                        庙前H2井字形木架


                                                                                     149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