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94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老虎山段堆筑土

                                                    存顶宽10—30米,底宽60—100米,高

                                                    10—20米。以下是六段堆筑体的大致
                                                         [1]
                                                    情况 :
                                                         岗公岭—老虎山  长约200米,底
                                                    宽约100米,高20余米。上部约5米为
                                                    夹杂较多砾石碎片的黄土,下部10余
                                                    米为青淤泥,堆筑考究,局部显露席
                                                    草包裹青淤泥团块的堆叠特征。

                                                         老虎山—禾木垅  长约120米,底
                                                    宽约100米,顶宽30米,高10余米。从
                                                    北侧断面观察,局部可见扁块状的垒
                                                    土,堆筑层次清楚。
                                                         禾木垅—燕子坞  长约150米,底宽
                                                    约60米,顶宽20米,残高10余米。从路
                                                    旁残高3.7米的剖面观察,堆筑土可划分
                                                    8个地层,以黄褐色和灰褐色为主,各层
                                                    所掺杂的砂石有多有寡,有粗有细,其

              岗公岭段草裹泥土层                             中第7层发现大量炭屑,第3层偶见夹砂

              [1]费国平、陈欢乐:《余杭彭公大坝的调查报告》,《东方博物》第四十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经本人(赵晔)现场勘察,后两段在该文中被合为一体,实际上中间隔了座碎石岭。
              另外墙体的长宽高略有出入。


              184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