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98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如果卢村与葛家村之间的缺口原来也是有堤塘的,那么,从官山经栲栳山再经塘
              山一直到大遮山支脉的庙山,就是一条利用自然山体人工连接而成的长达10多公
              里的防洪大堤,这条大堤恰好可以将上游溢出的洪水拦截并引导到遗址群西部排
              出,从而有效减轻了洪水对遗址群的猛烈冲击。即使卢村与葛家村之间的缺口原

              来就存在,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加之塘山北端已近山体,北侧山脉的大部分洪水
              也会向西汇聚然后往南流出。至于塘山中部长达2公里多的双重坝体,很可能是
              调节洪水、必要时引水入遗址区满足灌溉需要的分流渠道。如果真是如此,那无
              疑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水利设施。
                  至此,我们的面前已出现这样一幅图景:良渚遗址群上游存在两道防洪堤
              坝,第一道是岗公岭—蜜蜂垅,连同自然山体总长约3公里,它所形成的容积区
              可以拦截或滞留上游的大部分洪水。第二道是塘山堤坝,从庙山到官山,长10多
              公里,它可将第一道水坝溢出的洪水拦截并往西南方向引流,避开了对遗址群的
              直接冲击。

                  由于良渚古城垣的堆筑结构与塘山土垣十分接近,良渚古城最初发现时也曾
              被认为是堤坝一类的大型人工遗迹。即使良渚古城一圈城垣都被揭示出来之后,


































              人工坝体扁担山


              188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