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55

从开化到文明圣地


              清理了墓葬8座,灰坑14个,以及一些残留柱洞的房屋遗迹。地层和遗迹的遗物
                                                               [1]
              特性均显示第四层及相关遗迹为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 。很显然,吴家埠遗址中
              马家浜文化的延续时间相当长,古代先民的足迹几乎从勉强可以生存的时候就踏
              入了良渚这片土地。

                  庙前在第一、二次发掘中就确立了马家浜文化的地层;第三次发掘所揭示
              的良渚时期“陶片面”,大部分陶片为马家浜文化遗物,当取自马家浜文化地
              层;而第五、六次发掘则清理了马家浜文化的若干灰坑。庙前西南部100多米的
              马家坟在1992年的试掘中也发现了马家浜文化遗物,因为距离很近,不妨将其视
                                 [2]
              为庙前遗址的一部分 。这些地层和遗迹中出土的马家浜文化遗物以双目式足鼎
              居多,偶见腰沿釜和肩脊釜,另有牛鼻耳罐、外红里黑胎质的喇叭形大圈足豆和
                                                               [3]
              带把宽扁足加两袋足的侧把盉(又称“异形鬶”)等 。这些器物的年代大约相
              当于吴家埠三层的马家浜文化晚期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庙前北侧的荀山东坡
              在1985年的试掘中,也有马家浜文化的堆积发现,出土较多的仍是双目圆锥形鼎

              足,外红里黑的喇叭形圈足、筒形釜残片、牛鼻形器耳也有一定数量,同样发现
                      [4]
              了侧把盉 。严格说来,荀山东坡与庙前在马家浜时期也应为同一遗址。
                  官庄在1997年的盗坑清理中就采集到一些马家浜文化的陶片,其中含双目圆
              锥足、腰沿釜片。1999年调查时又发现多处盗坑,东南部的盗坑内发现较厚的黑
              色和青灰色文化堆积,出土夹砂红陶的器平底、圆锥足和红衣泥质陶的豆盘片等
                  [5]
              遗物 。梅园里在良渚文化墓地下压着马家浜文化的地层,遗物特征与官庄十分
              相似,两者相距仅200米,在马家浜时期两者可能关系非常密切。

                  浙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老一代考古工作者
                       [6]
              大体揭示 ,此后的考古工作不断充实和丰富着“马家浜—崧泽—良渚”这样的
              文化发展轨迹。吴家埠、庙前、官庄等遗址的马家浜文化遗存表明,良渚遗址群
              这一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从马家浜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扎根,即使在自然环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吴家埠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
              科学出版社, 1993年。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家坟遗址的发掘》,《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
              [3]方向明、楼航:《庙前及其相关遗址的聚落考古学探索》,《东方博物》第七辑,浙江大学出版社。
              [4]王明达:《良渚遗址群田野考古概述》,《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芮国耀:《余杭县良渚荀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年。
              [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
              [6]牟永抗:《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初步认识》,《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
              版社,1984年。


                                                                                      4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