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钱塘江医药
P. 130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钱塘江医药文化


              二、医家学派


                  田氏妇科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迄今约有180多年历史。源出萧山竹林寺妇
              科。始祖田万春(1801—1865),原为儿科医生,道光十二年(1832),竹林寺
              一位老僧去瓶窑北乡,路经钱塘(今余杭县)大陆乡日望桥,借宿田家。不巧当
              晚老僧得重病。万春不但热心照料,且为其疗疾。一月后始病愈去北乡。事毕折

              回田家道谢,知田氏熟悉医道,愿授以妇科相报。自此定居田家,悉心传授。万
              春由此改业妇科。此为田氏第一代妇科。万春之子田厚栽(1825—1891),继承
              父业,成为第二代妇科。由于日望桥北处偏僻,加之医业日益发达,家道日趋殷
              实;为扩大医疗范围,于清同治三年(1864),举家迁至大陆乡七贤桥,造屋置
              田,另起家园。从此,七贤桥田氏妇科闻名乡里,日益昌盛。传至第三代田能
              香,又名立生(1850—1925),随父学医,能香文学基础较扎实,深究医理,熟
              读《内经》、《金匮》、《神农本草》等经典著作;对朱丹溪的“阴常不足、阳
              常有余”学说,尤为崇拜,积累临证经验,充实于妇科之中。其著有《临证要
              方》,为发展妇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医药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钱塘江流域部分市县的中医中药教育除自学成才的
              儒医外,历来承袭传统方式——以师授徒,西医教育相对迟缓。如建德县民国18
              年(1929),西医教育开始。民国19年(1930),建德县六睦医院附设半工半读
              医学班,学制5年,先后培训15人。民国27年(1938)建德县伤病民治疗所和民
                                                    国35年(1946)省立严州医院先后培

                                                    训出一批助理护士、卫生员。
                                                         民国10—20年(1921—1931),
                                                    桐庐县6人分别去上海,杭州学习中
                                                    医。民国34年(1945),桐庐县卫生
                                                    院举办为期6个月的护产职业讲习班,
                                                    50人受训。民国37年(1948),分水
              光绪年间钱塘江流域彩绘脉枕                         县训练12名乡镇卫生员。







              118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