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钱塘江医药
P. 126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钱塘江医药文化


                  民国36年(1947),由地方人士募捐、县政府补助在硖石筹建海宁公立医
              院。民国37年(1948)1月开业。医院拥有14名职工,25张床位。1949年7月县人
              民政府接管该院。
                  1950年6月,县人民政府将卫生院和公立医院合为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该院

              设在景云桥堍,内设卫生防疫股,12张床位,12名员工,有419平方米的用房面
              积。
                  民国初年及以前,海宁妇女生育均由接生婆以旧法接生,不消毒接生器,甚
              至用破碗片或生锈刀具割断脐带,致使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热死亡,新生儿患破
              伤风死亡。民国9年(1920),硖石私立普济医院设有产科,由产科医生接生。
              民国35年(1946),县卫生院对99人进行产前检查,接生108人。
                  民国23年(1934)6月,海宁领医师证书7人,领通字医师证书4人,共计
              11人。民国35年(1946)登记的有中医116人,西医14人,助产士5人,药剂师1
              人。民国时期私人行医形式有私立诊所、医院及医药兼营坐堂行医,民间还有

              少数挑痧、草药医、小儿推拿、走方郎中。抗日战争前,海宁有私立医院25家。
              民国26年(1937)海宁沦陷后,部分医院停办或外迁,仅生生医院、利生产科
              医院、宏济医院、宏康医院等开设到抗战胜利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夕。民国36年
              (1947),杨因觉、蒋公衡分虽在硖石开设国民医院、三民医院。1949年,全县
              有中医270医院、三民医院。1949年,全县中医有270人,1950年增至281人。




                                 第二节  医疗保健





              一、妇产科工作


                  民国12年(1923),萧山县始有以产科为主的福音医院,地址在县城米市街
              西端,施行新法接生,民国14年(1925)停办。民国16年(1927)后,坎山的东
              乡医院、县城的萧山县立医院、萧山医院、临浦镇的同济医院、妇孺疗养院等单
              位,先后开设过产科。民国21年(1932),济民医药社在县城长浜沿“怡园”设
              立产院,定名济民医院,有12名工作人员,10张产床,是当时全县最大产科专业

              医院。民国27年(1938)3月,停办。至萧山解放时,全县只有4名助产士,产科
              设备简陋残缺。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