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钱塘江医药
P. 125
第四章 近代钱塘江医药
人员增至32人,内分2股2室。民国34年(1945)缩编至12人,住院部被撤销。
民国28年(1939),桐庐县有73名个体开业者。民国36年(1947),桐庐县
登记在册的有134名个体行医人员。1949年,桐、分两县有123名个体医务人员。
民国28年(1939),分水县设有新民医院,后并入分水县卫生院。民国28年
(1939),分水县政府办施医所,设主任兼医师1人,每天施医25人左右,因缺
少经费曾一度停办。民国29年(1940)10月1日,施医所改建分水县卫生院,有7
名工作人员,开展医疗、防疫工作。
桐庐、分水两县卫生院能诊治内科常见疾病和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小手术。
6.海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宁中西医事业主要集中于城镇。中医以坐堂和在
医寓中看病为主,西医多为私人诊所和家庭医院,穷乡僻壤则缺医少药。海宁县
西医学传入始于1892年,奥地利天主教神父在横山乡(今狮岭乡)车辐浜开办玫
瑰医院,有内外科及戒烟病房。诊治内、外、妇、眼科常见病,并能施行截肢手
术。医生系奥地利、法国、意大利人,属慈善机构,1915年11月改迁嘉兴,仅留
少数人员和设备,在原址设玫瑰诊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并入硖石镇中西医
联合诊所。
民国时期,海宁县私立医院相当多,在盐官的有海宁医院、俊卿医院、
焕奎医院、惠黎医院(1917)、景嵩医院(1931),在硖石的有硖石医院、自
新产科医院、覆恩医院、民生医院、惠德医院(1912)、普济医院(1920)、
公毂医院(1922)、宏济医院(1923)、生生医院(1926)、利生产科医院
(1933)、宏康医院(1933)、惠民医院(1937)、三民医院(1947)、国民医
院(1947)、在长安的有嘉兴医院(1934)、福音医院(1934),在袁花的有康
民医院(1931)、花溪医院(1936)、生生分医院,在斜桥的有惠中医院。1944
年1月,县政府在祝场一带建卫生工作队。1945年4月更名为县卫生院,8月迁硖
石吴家廊下景云桥堍,并接收日伪硖石公立医院。1947年,由地方人士募捐,县
政府补助在硖石筹建海宁公立医院。
民国33年(1944)1月,海宁县政府在祝场一带建卫生工作队。民国34年
(1945)4月更名为海宁县卫生院,7名职工。8月,迁硖石吴家廊下景云桥堍,
并接收日伪建于民国32年(1943)年1月的砰石公立医院。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
接管该院。县卫生院开展一般内、外、妇科常见病的诊治及脓肿切排、清创缝合
等手术。民国34年(1945),海宁县卫生院只有旧血压计、1台手提式高压消毒
器及3张普通手术床。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