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钱塘江医药
P. 181
第四章 近代钱塘江医药
曾有发病报告。
回归热,民国35年(1946),曾有发病报告。
狂犬病,民国26年(1937),曾有死亡人数报告。
猩红热,民国36年(1947),曾有发病报告。
伤寒,民国36年(1947),曾有发病报告。
痢疾,民国34年(1945),曾有发病报告。
地方病
丝虫病,袁花、黄湾、谈桥、朝阳、狮岭、石路、马桥7个乡镇传播较重。
民国36年(1947),浙江省政府下令各地必须消灭丝虫病,但海宁收效甚微。
麻风病,民国8年(1919),海宁发现麻风病,后传播甚盛。
海宁是浙江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之一。据民国17年(1928)我国寄生虫病学
者陈方之、李赋京等4人对海宁5个不同地区河流的调查,认为其属血吸虫病(当
时称血蛭病)流行的“浓厚地”之一。民国时期,血吸虫病为害甚烈,尤以双
山、狮岭、伊桥、石路等乡更为严重。狮岭乡长山村濮家斗,民国23年(1934)
前有34户、130人,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死于血吸虫病者达93人,造成23户绝
代。
八、概述
霍乱流行,1940年6月开始流行,至9月疫势消灭,区域达24县,计有富阳、
桐庐、建德、萧山、淳安等县。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其流行因素虽未确定,然因气候不好,引起呼吸
道疾患,当为本病流行的诱因。1940—1942年3年间,均仅有少数病例散在性发
现。1943年发现病例较多,其流行地区计有萧山、桐庐、建德、余杭等20县。经
努力防疫,至5月开始平息。1944年为该项疫病9年来流行趋势较烈的一年,流行
地域有余杭、新登、杭县、萧山、富阳、桐庐、建德等43县。1945年度未曾发
现。
此外其他流行性传染病,其病例较多者为赤痢及天死,但死亡率不高,未
成巨患,1944年春间,回归热流行趋势渐行严重。1944年到处均有发现赤痢,以
於潜最为猖獗,患者达400多人。其次则在桐庐等县,后经浙西中心卫生院派巡
回卫生工作队前往各县协助防治,死亡极少。一年来,伤寒、斑疹伤寒等间有发
现,为数甚少,疟疾则年年流行,难以扑灭。斑疹伤寒,多流行于贫民窟、监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