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钱塘江医药
P. 89
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
形、物无客扰、神清气朗,养寿怡生。因此,明朝大戏剧家屠隆称赞高濂“家世
藏书,博学宏通,笺裁玄朗”,是一代文豪兼医药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魏直,字廷豹,号桂岩,嘉靖萧山东乡人。其能诗,而医名甚著,治痘疹则
更具心得,著《博爱心鉴》3卷,以“血气送痘气”立论,主张气血充足,则痘
毒轻而易出,曰:痘本于气血,治痘急于扶正祛邪。发明痘疹底蕴,独具匠心。
当时名医朱惠民云:其术精而要,简而明,即以悬之咸阳市,询无可增减也。评
价之高,于此可见。嘉靖壬辰(1532),此书易名《秘传小儿痘疹经验良方》刻
行福建、广东等省,江西府儒学教授吴城撰跋流传。
俞桥,字子木,号溯洄道人,海宁县人。少习举业,究心于理学,兼精岐
黄术。嘉靖中以名医被征,授太医院吏目,累官南京太医院判。桥于方书无所不
晰,更博询诸名家,尝莸河间、洁古、东垣未刻诸稿及古今秘方,斟酌损益之,
治病无不奇验。虽久居京师,耻事权贵,而贫家延请,必尽心疗治。故医名日
盛,而家境日窘,人皆雅重之。曾汇集《素》、《灵》以下诸家有关脉证者,附
以歌括,著《医学大原》2卷,令业医之士诊脉制方有所考证。此书已佚。其还
[14]
著有《广嗣要语》1卷,刊于世《今存》 。
裴一中,字兆期,号复庵居士,海宁人。其承家学,攻读7年医典,始出应
诊,深感学浅知难,博览医著,锐意探求,术遂大进,晚年撰《裴子言医》一
书,计148篇(段)、包括各科临床及医论,由其子裴翰校、孙裴晋飏订,并有
当时名流毛槐眉、金圣叹、陈子遵、张振仲等作序,《陈序》称其:“全活者以
万计,凡黄童、白叟、绿绶、青衿无不交口颂先生之德。”其学术见解独出机
杼,如其对小儿病因有五:一曰过暖、二曰过饱、三曰多恕、四曰遏号、五曰伤
于药,此五者确系富家儿致病原因。据考其尚有《言药》、《医林要旨》、《证
治汇参》、《素灵类纂》、《删润素问玄机原病式》等,惜未付梓,故内容不
详。
陈司成,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在世,字九韶,海宁人,出身于7代业医世
家,以疡医闻名当地。初学史,20岁时赴试未中,以家贫弃儒业医。其善治老
人、妇人、婴儿,尤精外科。约在15世纪时,梅毒(初名“广疮”)从国外传入
广东一带,梅毒传入后,岭南等地时有所见,该病经书未载,古无良方,遂悉心
研究,奔赴江浙各地巡诊考察,历时20年,获得诊治梅毒的丰富经验,创用减毒
无机砷剂疗法,著《霉疮秘录》,崇祯五年(1632)梓行。该书论述了梅毒的传
染途径,对1、2期梅毒的硬下疳、扁平湿疣、梅毒性斑疹、环形丘疹、白斑、鳞
屑损害,晚期树胶肿损害,骨关节和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胎传梅毒的特殊表现,
77